「曾幾何時,妳不再相信,對著生日蛋糕許的願望會實現?」如果聖誕老人是童話,那些幸福快樂的結局也是嗎?為什麼,人們的謊話都能在社會裡真實地上演呢?我們曾說,長大後仍要保有天真,卻下意識地任它無聲消散;我們以為,自己笑的時候是因為快樂,卻連嘴角都忘了上揚;我們思緒清晰地評論他人,卻讓每個今日都活得不明不白。
時刻關注朋友動態,悉心問候客戶近況,忙著顧及他人的生活,擴大自己的參與感,隨時隨地在網路上待命,如同一座基地台不停收發訊息。彷彿只要我們願意,就能擁有全世界,是虛擬的也無所謂——或無所畏懼,反正都是虛擬的。
或許世界在妳不相信它那一刻起,就已經躲起來了,聖誕老人與幸福結局也是。
隨前人呼應的後浪,容易迷路在沙灘上

內心所有問題都有答案,但先別急著參考標準答案。以前教科書告訴我們,A 問題的答案是 B,大夥便如火如荼地翻找位於書底的智慧錦囊,好把絕無僅有的那根蘿蔔,塞進剛剛好的坑。於是 10 幾年以後,我們仍習於跟隨,且不論答案背後的原因。
「想捕到自己喜歡的魚,試著先織張自己的網吧?」職場、家庭、感情,每個領域有各種問題,每個問題又延伸諸多選項,每個選項的無數種答案,都能讓我們尋尋覓覓一輩子。唯有找出自己的答案,才是條確切捷徑,它會通往內心大門,引領我們交出與眾不同的成績單,或至少妳很喜歡。〈延伸閱讀:女人的深夜哲學:30 歲以後,我才學會了如何對自己誠實〉
煩惱來自太多選擇,那我選擇不煩惱

矛盾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天性,當面前有把鑰匙直插在門孔上,開與不開都令人猶豫,好奇心氾濫的同時,也懼怕門後千百種未知數,不確定自己能否招架得住。然而,外頭誘惑確實不勝枚舉,當我們的心志還在迷路,自然容易被拐走。
矛盾時常附加的貪婪與恐懼,是孿生搭擋,擅長使我們的煩惱叢生,想要得到的有多少,同時就得擔憂失去多少。人們總嚷嚷希望人生能有更多選項,但面臨眾多選擇時,卻比沒得選更感到惶恐焦慮。因此,我們必須靜下心,為自己篩選出重要的那幾項,倘若淘汰一輪後,倖存的每位選手皆為心之所向,我們便只需專注在最樂在其中的那一位就好。〈延伸閱讀:找尋丟失的生活:30 歲開始,我走慢了周遭的風景,試著拼湊出完整的自己〉
願望都會實現,只要記得怎麼做夢

「曾經騎著掃帚飛,手上抱著一桶吃不完的冰淇淋,在夢裡。」聽起來無比荒謬,卻又使人會心一笑,或許是因為我們都曾偷偷向天空祈禱過。記得以前談做夢,盡是些伴隨笑聲的天馬行空,然而,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這兩個字逐漸成了揶揄他人不切實際、好高騖遠的詞彙。
這些年,在各種角色裡穿梭,承擔因不同身份而有的責任,為了達到社會價值觀為妳設定的目標,我們讓壓力馬不停蹄地追趕自己,讓夜晚的常態性失眠,取代了美好夢境。此刻,妳才開始明白,原來那些揶揄背後,是羨慕;羨慕那些勇敢做夢的人,仍會對著生日蛋糕認真許願。
「今天起,我們只做自己的許願池吧?」其實,當我們學會忽略週遭的聲音,不再實現別人的殷殷期盼,也就找回了做夢的能力。在夢裡,短短的 6 – 8 小時,我們能實現所有願望,包括找回妳的聖誕老人呢!〈延伸閱讀:30 歲這一年,拾回不被允許的任性:儘管有時會迷惘,仍要記得向天空闖〉
主圖來源:Pexels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