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問:成為「主持人」是否是一個推薦職業?
你們「不一定要成為主持人,但一定要擁有主持人的3S技能」,
這是我給百工計畫來採訪我的學生們的建議。
借用之前創新大師劉恭甫老師在廣播節目採訪我的過程中,整理出在職場上要闖出自己一片天,所具備的3S能力,來跟各位分享:
SPEECH:上台說話
上台說話的方向很多,可以是教學、演講、主持和簡報,除了主持之外,教學、演講和簡報,去年開始研究頗深,若要說哪一種難,其實都很難,不過主持卻是練習在台上說話的入門,何以這樣說呢?
若想用教學練習上台說話,你會發現教得好不等於說得多,
若想用簡報練習上台說話,你可能要先克服公司的制約
若想用演講練習上台說話,你可能要優先考慮why me
若是用主持練習上台說話,你可以在公司會議中當司儀控制會議流程,可能漸漸被注意到
你可以在演講活動中開場白介紹主講人,展現公司實力
你可以在小型聚會裡,重點介紹不認識的朋友認識,展現個人魅力
因為主持人的工作,就是為這場主角加分,但不會搶戲,願意當一個稱職的綠葉。
剛畢業的學生,專業內化沒這麼純熟,若想要表現,直接上場風險過高,不求表現又如何脫穎而出,學會主持的專業,不但能練習上台說話,又能為他人錦上添花,得到好人緣又有表現,非常划算值得。
STORY:說故事
沒有人想聽大道理,大家都愛聽故事,道理沒人記住,故事會傳送千里,一個成功的廣告、一部賣座的電影和一個成功的企劃案,都符合黃金故事法則,用說故事的技巧回顧每個階段必須學習的任務,可以讓自己在面對挑戰的時候不會太氣餒,在思考企劃案的時候不會完全沒有脈絡可循,在跟同事交接工作的時候,不會像講八卦一樣沒有重點。
不過說故事不是捏造故事,而是把要陳述的事情,有架構系統化地傳達出去,讓工作有效率、有效果和增加同事朋友之間的情感連結。
SOCIAL MEDIA:社群
社群就是網路上的人脈經營,現在網路越來越發達,若一直拘泥在要見到對方才能了解彼此的服務,速度會比習慣在網路上傳送訊息的商家還慢,尤其我又是重視家庭生活的人,現在要我非得跟大家見面吃飯聊天他才算我是好友的群體,就算想要參加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我的社群經營概念,我思考的不是想認識誰,或是我跟誰吃飯拍照,而是我可以幫到誰,我可以引薦誰認識,我在意的是這個人的人品和觀念是否跟我相符合,我看了這個人的發文,是否能啟發我多讀一本書、多看努力做一件事。
我也會線下跟朋友見面,透過每月一次的讀書會,可以認識相同愛好讀書的朋友,其餘私下約見面,我會限制自己每個月出去吃喝的次數,一方面節約開銷,一方面多留一點時間產出文章、影片、課程、企劃等工作。
訓練上台說話、增進同事朋友溝通、增加人緣拓展人脈,掌握主持人的3S技能,相信大家都能成為職場的 super star!
原文出處:維琪的幸福叮嚀,感謝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自拍沒那麼簡單!香港攝影師推「影像自癒課」教妳透過攝影找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