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使用者被快速的餵以大量內容,如何在手指滑過的「一眼瞬間」,抓住廣大網民們的心,是所有網路媒體都在面臨的長期抗戰。 今天女子學邀請到任職於網路媒體的小紀,來跟大家分享她在快速變動的數位洪流中觀察到哪些現象。
Q:小紀目前在網路媒體工作,妳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呢?
A:我是旅遊採訪編輯,主要的工作就是產製旅遊相關內容,所以包含文章、影片與直播都是我會要做的事,如果要細分就包含了採訪、寫稿、拍照、修圖、錄製影片與直播。
另外因為我們公司特別的地方是有推出「訂閱制」(就是透過付費的方案,讓我們能為讀者產出更多優質內容,而付費讀者也能得到相同的回饋),所以與別的採訪編輯相比,我們要做的可能更多了方案企劃執行、行銷包裝、文案寫作等等。

Q:妳覺得在這樣資訊爆炸的世代,該怎麼吸引網路使用者閱讀妳的內容呢?
A:我覺得「品牌」這件事很重要,不一定是公司,也可以是個人,就是要打造自我風格,不管在內容企劃或是書寫風格上,藉此培養固定讀者。
但回歸到最終,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內容本身,你想要傳達什麼給讀者?是理念、議題討論或是單純分享故事?能引人思考的,往往才會是能夠引起討論與擴散的內容,只是網路閱讀習慣通常都是「碎片式」,所以使用者偏好能輕鬆快速閱讀的內容。但要如何在篇幅短、又能用較為輕鬆的方式,講出你想要傳達的議題,是需要磨練的慢功夫。

Q:妳自己對網路時代,內容「付費訂閱制」有什麼看法?
A:目前大家已經習以為常在網路世代下,內容都應該是免費的,因此內容媒體也很難生存,廣告也不像過去那麼有效。為了追求曝光度、點擊率,很容易靠向「內容農場」或「標題殺人」等各種亂象。劣幣驅逐良幣之下,好的內容難以立足,也因此才希望如同「使用者付費」的概念,希望用訂閱制的方式讓好的文章能有辦法生存。
但目前以台灣生態來說,內容付費仍舊是很新的概念,不像大陸在微信的使用上較久,已經逐漸有為內容付費的習慣,這一點台灣或許還需要時間慢慢培養,希望有一天能夠讓這觀念更普及,因為我相信好的內容絕對有其存在的價值。
Q:同樣身為小編非常感同身受!在過程中有哪些事讓妳感到很挫敗嗎?
A:應該是如何打造個人品牌吧!因為訂閱制希望打造作者的個人品牌,希望塑造一個很鮮明的形象,讓讀者喜歡你這個人、還有文字與觀點,進而決定是否要付費訂閱你的內容。但我的個性其實比較低調,不太習慣對陌生人分享私事,還有直播時站在鏡頭前講話,也會讓我緊張到肢體僵硬!
對我來說,喜不喜歡我應該取決於你是否真的認識我,有實際交流聊天過後,那些觀點和想法才是真實的,而非特意打造出來的形象。所以要如何呈現自己在大眾面前的樣子,還是一種挑戰。
Q:妳覺得曾經做過最勇敢的一件事是什麼?
A:去日本當交換學生吧!其實我一直是比較膽小、容易受到框架束縛的人。但當初因為很多研究所的同學都出國交換,學校也難得有這樣的資源與機會,應該要好好把握。後來順利到東京首都大學交換半年,在日文不夠好的情況下,自己鼓起勇氣解決很多問題,回台灣後很多事就想開了,覺得沒有什麼好不敢的。
Q:在日本交換的半年有什麼讓妳印象深刻的嗎?
A:我個人覺得,日本東京是適合旅遊但不適合居住的地方。雖然整體環境舒適,但社會集體壓力很大,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需要注意很多細節,必須小心翼翼注意他人眼光,比較難放鬆的做自己,這一點比起來,台灣還是自在多了。
東京人對陌生人可能會保持距離,但如果你主動要求幫忙,他們還是會很樂意。所以在那也學到有問題就主動求助,雖然可能會麻煩別人,但這也是人與人互動的基礎。

Q:想對十年後的自己說什麼?
A:希望妳過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接受自己原本的樣貌然後成為更好的人。繼續保持善良的自我,但要學會堅定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