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月專題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選單
  • 當月專題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推動移工教育從來不只是為了移工!One-Forty 用行動翻轉「我們與移工間的距離」

by Emily Peng
2023-05-02

前幾年在人權團體的推動下,展開了一波波的正名運動,包含外籍新娘更名為外籍配偶、新住民,以「移工」取代「外籍勞工(外勞)」一詞。然而光是正名還不夠,比起稱呼,更重要的是如何從此延伸,消除台灣民眾對於這些族群的偏見與歧視,並進一步正視他們的權益。

One-Forty (社團法人台灣四十分之一移工教育文化協會)是一個關注東南亞移工教育的非營利組織,從 7 年前便開始在做這件事。在這之中的 2800 個日子,他們從台北車站大廳的黑白方格開始,慢慢推行倡議與教育活動,透過線上/線下課程將對移工的關心傳達至全台的同時,也連年遠赴移工們的家鄉田野調查,希望能持續找出「還能做什麼?」讓每個移工來台灣的旅程都是值得、受啟發的。

當移工成為國際必須,我們能做些什麼?

One-Forty專訪
Redesign NGO 是 One-Forty 很重要的願景,非營利組織並非一昧燃燒熱情的工作,而是需要極大的專業

專訪當日,編輯與 One-Forty 媒體關係負責人欣儀約在協會的辦公室。按下電鈴,霧面玻璃大門打開,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極其舒適的辦公空間。

欣儀帶領著編輯參觀環境,廊道牆上貼著各式各樣的照片,依序是移工在家鄉生活的情景、剛到台灣工作的模樣、到 One-Forty 學習與參與各式活動,最後返回家鄉,運用學習的技能開店與工作的情景。而身後的大片落地窗玻璃,剛好能看見飛機的起降,正呼應著移工們來台的人生旅程。

欣儀分享,One-Forty 的命名當初是取自移工佔台灣人口的 1/40 而來,但隨著高齡化與缺工社會的來臨,目前全台已經超過 73 萬名移工,並且持續增長,使得人口比已經來到 1/33 ,甚至更高。

移工議題已不再僅侷限於島上的移工權益,必須更進一步跨及:「當移工處於國際皆需的情況下,我們能有什麼競爭力吸引移工選擇台灣?」

One-Forty專訪
One-Forty致力協助移工適應在台生活與推動教育,期待讓每個移工來台的旅程都精彩值得

提供完善的教育培力和打造友善包容的環境,是 One-Forty 認為的可能解方,「如果我們能讓他們在台灣擁有好的經驗,透過移工們口耳相傳向親友分享,也會讓更多人願意來台灣工作」。比如推動中文課、電腦課與創業課,不僅讓移工可以迅速適應在台生活、順暢與雇主溝通,歸國後也能運用在這裡學習到的能力,擁有更好的生活。

「對於移工來說,來到台灣可能是他人生中的重要旅程。」欣儀舉例,曾有一位學生叫作 Yusni,她在來 One-Forty 學中文以前經常因為語言隔閡而與雇主產生爭執。開始學習後,不但大幅改善雙方關係,回到印尼後還成為當地台商的翻譯,擔任企業與移工間的重要橋樑。近期 Yusni 更存了一筆積蓄貸款買房、買車,這些都是她來台前從未想像過的。〈延伸閱讀:《徘徊年代》:夢想葬在現實之前的外配困境,立下台灣新住民電影的里程碑〉

每 33 人就有 1 名移工,他們是誰的英雄?

One-Forty專訪
除了開辦移工學校外,One-Forty 也經常舉辦東南亞街區小旅行、廚房派對等文化交流活動

每一位移工背後都代表著一個故事,當開始思考他們從何而來、為什麼來?再到來台後的生活如何、未來想要做些什麼事情時,移工就不再是字面上的名詞,而是真實有血有肉的人。這也是為什麼除了致力推行教育外,One-Forty 也積極舉辦文化交流、展覽活動等倡議的原因。

在去年的台灣設計展中,One-Forty 實際邀請兩名移工擔任展場導覽員,將話語權還給移工本人,讓民眾不再是經由第三方的媒體報導來認識移工,而是可以親自接觸、實際了解。

「透過這樣的交流,大家才會發現『原來我們都一樣』,都是在這個社會下工作,都有辛苦的地方,也會理解移工們離鄉背井來到台灣的心情。這些就是我們想做的事情!」

One-Forty專訪
One-Forty 2023 年度攝影展「我在台灣的英雄之旅」,預計下半年將於全台展出

而開辦至第五屆的「移工之聲」年度攝影展,今年也正徵件中,主題為「我在台灣的英雄之旅」。這裡的英雄不僅是形容移工為家鄉的「外匯英雄」和「家人眼中的英雄」,也想帶出他們同樣是台灣人的英雄。因為若不是有移工朋友協助從事照護、勞動力的工作,我們又如何能無後顧之憂地追求想做的事呢?〈延伸閱讀:北影最佳紀錄片《阿紫》:真實紀錄外籍配偶的悲歌,刻劃社會邊緣人的掙扎〉

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彼此是否能有更多可能?

截至今日 One-Forty 仍然很常收到詢問:「為什麼要幫助移工?」對於普遍大眾而言,移工議題還是與自身關聯較小的。但移工真的與我們離得很遠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擴大開放移工是時下熱議的話題,也有很大的機會成為未來進行式,我們有沒有可能可以創造與移工共融相處的社會呢?欣儀告訴了我移工 Yani 的故事。

One-Forty專訪
One Forty 期待透過持續倡議和推動移工教育,能使台灣有更多像 Yani 這樣深刻的移工關係

Yani 是在 One-Forty 學習中文的學生,至今已經加入兩年,中文進步得非常快。作為照護移工,Yani 很幸運遇到一個對她十分友善的家庭,她時常與照顧的奶奶一起學中文,感情像是女兒般親近。

奶奶生病後期,因為手指腫脹而無法再戴著原本的戒指時,就先交由 Yani 戴在自己手上隨身保管。直到奶奶離世,雇主將戒指送給 Yani 以紀念奶奶。

對 Yani 來說:「奶奶是這輩子對他最好的人」,因為她的媽媽在她小時候時也同樣出國工作,來台後奶奶一家讓她重新感受到家人的溫暖。現在即便換了雇主,每年過年 Yani 還是會回到奶奶家和她的家人一起吃年夜飯,也會一起去祭拜奶奶。

One-Forty專訪
One-Forty 在做的文化教育很難短期看到效果,但長遠來看需從源頭改善才有機會建立正向循環。圖為返鄉後創業經營自己鳥店的 Mandala

從 Yani 的故事讓我們看見移工之於台灣人,並不一定只能是上對下的僱傭關係,也可以互相學習、建立深刻的情感,因此推行「「謝謝妳來到我家,印尼看護中文學習計畫」,教導雇主如何與移工相處,與持續深化移工追蹤移工的歸國生活是 One-Forty 的下一步。〈延伸閱讀:台首位新住民女導演,為沉默的同胞掌鏡記錄異鄉人生!〉

 

從移工關懷延伸到雇主教育,他們始終相信「改變,不是一個人做很多,而是每個人都做一點點」,當各自往前一步,彼此間的距離也會慢慢縮小,如此創造的善循環不僅是在幫助移工,也是幫助自己!

 

圖片及主圖來源:One-Forty 提供

Copyright by Share99

相關

Emily Peng

Emily Peng

偶爾悲傷,盡量善良,做一個臨淵羨魚的人,讓內心湧起的浪花成為推動的力量,相信隨著時間的疊加,終會拼湊出生活的形狀!

相關文章

社會邊緣族群的母親|關愛之家楊婕妤照顧愛滋病友、失聯移工寶寶三十餘年
人物

社會邊緣族群的母親|關愛之家楊婕妤照顧愛滋病友、失聯移工寶寶三十餘年

...

by Conan
2023-06-02
成為媽媽後的「柔式」覺醒!三寶媽黃小柔分享穿針引線教育法,陪伴孩子養成正向觀念
人物

成為媽媽後的「柔式」覺醒!三寶媽黃小柔分享穿針引線教育法,陪伴孩子養成正向觀念

...

by Flora Lin
2023-05-31

類別

  • 當月專題
    • 新住民在台灣
    • Be Yourself
    • 逢九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New Plan
    • 告別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書籍
    • 影評
  • 樂生活
    • 旅遊
    • 居家
    • 健康
    • 美食
    • 穿搭
    • 保養
  • 品觀點
    • 職場
    • 親子
    • 婚姻
    • 感情
  • 癒心靈
    • 勵志小品
    • 自我覺察
  • 閱專訪
    • 人物
  • 影音專區
  • WISE Talks

最新文章

HUSH《娛樂自己》:名為「本能的身體」的獨角戲,擁抱曾迷失的一個個自我
自我覺察

HUSH《娛樂自己》:名為「本能的身體」的獨角戲,擁抱曾迷失的一個個自我

by ichiro Chen
2023-06-08
來苗栗觀賞夏飄雪!6 個熱門景點推薦:雙峰山白色地毯、護魚步道好生態值得走一遭
旅遊

來苗栗觀賞夏飄雪!6 個熱門景點推薦:雙峰山白色地毯、護魚步道好生態值得走一遭

by 香港01
2023-06-07
《親愛的外人》:外人還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淺野忠信演出再生家庭的困境與突破
影評

《親愛的外人》:外人還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淺野忠信演出再生家庭的困境與突破

by Albert Wang
2023-06-06
白頭髮可以黑回來嗎?「吃黑補黑」有用嗎?專家解答白頭髮的迷思
健康

白頭髮可以黑回來嗎?「吃黑補黑」有用嗎?專家解答白頭髮的迷思

by 良醫健康網
2023-06-06
  • 關於女子學
  • 關於女子學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 2023 女子學
  • 當月專題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Copyright © 2023 女子學

 

載入迴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