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金馬 57 多項提名的臺灣電影《同學麥娜絲》,係由曾編導《大佛普拉斯》的導演黃信堯擔任導演、編劇;儘管電影未能奪下最佳劇情長片,卻在一片看好聲中,得到「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的殊榮。本片延續黃信堯一貫的風格,著重刻畫邊緣人物的無奈現實,以口述旁白為畫面作註解,甚至是打破第四面牆與觀眾、劇中人物互動,跳脫傳統電影敘事方式饒富趣味。
有趣的是,《同學麥娜絲》中能見諸多導演前作《大佛普拉斯》中的角色,如由陳以文飾演的高委員、鄭宇彤飾演的委員特助,將兩部作品置於同一世界線上的巧思,為觀影過程更添些故事本體之外的趣味。本片大量取景臺中市區與鄉村,故事舞台跳脫臺北光鮮亮麗的侷限,走入中南部特有的傳統、應酬文化,樸實且平易近人的筆法,使黃信堯的劇情長片能獲得觀眾的共鳴。
我做任何事情都很認真,但任何事情都不如意

《同學麥娜絲》中,四位從高中便相識的摯友,性格與志向都差異極大,卻在事業成就上有著共同點──不上不下;四人儘管不如《大佛普拉斯》中的菜頭、肚財處於社會底層,然而卻因懷抱著發達的一線希望,使得人生得過得更為賣力,緊抓著所有幻想,卻無法獲得付出心力應得的回報。電影演出的不只額蹙心痛的悲劇,更反映了多數人的真實荒唐。〈延伸閱讀:中華商場風華再現。《天橋上的魔術師》:消失了才會記得曾經擁有,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
「年輕時總相信自己能展翅高飛,年過四十才明白原來我們不會飛」強調人生充斥混沌與唬爛,留美夢碎而返鄉賣淫的麥娜絲、無法實現電影導演夢的添仔,諸多角色無法活在規劃中的人生藍圖;倘若看見角色的怠惰,或許觀眾能夠為這黯淡無光的成就感到理所當然,但可悲之處就在於,角色的「不上不下」,背後卻是為了人生的全力以赴。〈延伸閱讀:艾怡良、9m88 跨界演出!《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直面過去的不堪回首,愛人前得更愛自己〉
我們花很多時間找人生的答案,但也許答案的本身就是一片混沌

不可否認,電影部分橋段的設計,易使觀眾感到錯亂與莫名其妙,如加藤鷹的客串、導演怒不可遏地痛毆添仔,這些片段或能加強故事情緒的渲染,為本就荒唐的黑色喜劇,更補上幾分胡鬧。慣用的黃信堯式風格,儘管不採一般的電影敘事方法,惹得許多人無法理解片中的亂七八糟,另一方面卻能保持著影迷的年卓,享受在咀嚼這些諷刺與幽默的過程中。〈延伸閱讀:經典驚悚解謎遊戲改編。《返校》影集版:願早一日自由如雨,遍灑這座島嶼〉
電影到了最後,添仔因為黑幫尋仇發生烏龍,因此在甫獲得幸福之際,便無奈撒手人寰;角色的退場不須耗費全片的鋪陳,猝不及防的到來,嚇得觀眾仍在釐清前因後果,而無法及時理解死亡的降臨。輕易地賜死創作中的人物,不會是能給讀者好交代的作法,但在《同學麥娜絲》中,這樣的荒謬反而在這部電影才是說得通的遭遇。
對於人生的答案,《同學麥娜絲》不能為處於迷茫之中的人們作指引,看了電影只會因真實而更感絕望;透過電影訴說的,是在人生的混沌中,不就是在絕望與無奈中,盡力地好好過日子嗎?
主圖來源:《同學麥娜絲》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