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月專題
    • 心理毛邊
    • Going Green
    • Family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2022 專題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選單
  • 當月專題
    • 心理毛邊
    • Going Green
    • Family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2022 專題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要做自己還是迎合社會期待?學習不畏「世人」眼光、拋開既定的是非對錯,編整人生的多元選擇

by Flora Lin
2020-10-13

日本無賴派小說家太宰治,於其著作《人間失格》中提及:「『世人』到底是什麼呢?是『人』這個字彙的複數型嗎?哪裡看的到世人的實際樣貌呢?」

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肩膀上便開始背負著「世人」的期待,都還來不及自己去探索世界,就有許多聲音、理念、觀點等待我們吸收或接受,那些「世人」認為的好,似乎早在無形之中成為你我追求的人生目標。

那麼,世人究竟是誰?是社會大眾的基本輪廓,還是自己內在的不安?那麼,現階段的我們,應該符合世人的要求,還是傾聽心裡的聲音呢?

社會型態,取決於人的需求

圖片來源:《派遣女王 2》劇照

不同的國家、種族,因應著地理環境、歷史文化,由內而外地衍生出各種豐富的觀點與型態。無論是內在的理念思想,甚至外在的生活習慣,所有被大眾認定的社會既定樣貌,追溯成型的源頭,其實多半來自於人類的需求。

可能是為了整頓生活的安穩,又或者想保護所珍視的人,老祖宗一點一滴創造出「社會」,讓身為後代的我們可以少走冤枉路,在已經被前人建好的道路上,安全地朝每個人生階段邁進。〈延伸閱讀:長大後才懂的 3 件幸福小事:藏在日常裡的平凡小確幸,我們能活在當下就是一份奇蹟〉

「世人」,會不會就是自己?

圖片來源:《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劇照

然而,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份看似貼心的存在,反倒逐漸成為一種壓力呢?倘若選擇別條路,不同於世人認定的「平穩道路」、沒有在世人劃分的年齡成為某種樣子的時候,就代表是錯誤、是特立獨行嗎?

這個問題,相信正困擾著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我。人人都有夢想,只是現實總叫我們取捨、總要我們朝大眾認定正確的方向前進,如果有其他想法,便顯得「不太應該」。奇妙的是,諸如此類的壓力大多是來自自己的堪憂或害怕,擔心不一樣會落人口舌、恐懼不一致會招人耳目;既然堪憂、恐懼都是自己造成的,那麼「世人」,會不會其實就是自己呢?〈延伸閱讀:累了,不妨先問問自己:「為什麼?」藉由一步步的反思,用不同角度看待挫折與挑戰〉

人生是一首可以自由編整的詩

圖片來源:《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劇照

仔細地推敲,不難發現其實人生中有許多事情,並不是社會絆住了你,而是你害怕跨出舒適圈、害怕跨出後的不確定感。〈延伸閱讀:試著回憶「藏在心裡的那首詩」:過去所學不會白費,隨著閱歷累積將心靈觸角伸往更深的共鳴〉

編輯覺得,身而為人最有趣的地方,在於我們有眾多的選擇權,可以把很多喜歡的、渴望的,拼湊成一首專屬個人的詩。正因為人們擁有思想自由,才會有那麼多豐富有趣的人生提案;意見可以參考、建議可以採納,不管這個世界今天在哪種走向、社會潮流在哪種類別,都別忘了自己心裡的感受,才是成就自我實現的不變法則。

 

「做自己」和「社會期待」,乍看之下是衝突連連,換個角度來看,反而蘊藏著創新、蛻變的機會,要做個處處受限的人,或者自由發揮的人,往往都是一念之間的內在選擇。

 

主圖來源:《荼蘼》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

相關

Flora Lin

Flora Lin

擇善固執、樂觀幽默;可以發自內心地大笑、也可以打從心裡地悲傷,盡情感受每個時刻最真實的自己。

相關文章

2023 秋冬必備「美拉德色美甲」|焦糖、咖棕色系顯低調奢華
穿搭

2023 秋冬必備「美拉德色美甲」|焦糖、咖棕色系顯低調奢華

...

by Bella
2023-12-01
竹田散策|初訪這些人、那些事:質感文青咖啡、必吃在地「醬油」冰淇淋
旅遊

竹田散策|初訪這些人、那些事:質感文青咖啡、必吃在地「醬油」冰淇淋

...

by Flora Lin
2023-12-01

類別

  • 當月專題
    • 逢九
    • Family
    • Going Green
    • 心理毛邊
    • 新住民在台灣
    • Be Yourself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New Plan
    • 告別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書籍
    • 影評
  • 樂生活
    • 旅遊
    • 居家
    • 健康
    • 美食
    • 穿搭
    • 保養
  • 品觀點
    • 職場
    • 親子
    • 婚姻
    • 感情
  • 癒心靈
    • 勵志小品
    • 自我覺察
  • 閱專訪
    • 人物
  • 影音專區
  • WISE Talks

最新文章

認知人與人的界線,即使是好朋友,開玩笑也得抓好界線
心理毛邊

認知人與人的界線,即使是好朋友,開玩笑也得抓好界線

by 貓心—龔佑霖
2023-12-01
2023 秋冬必備「美拉德色美甲」|焦糖、咖棕色系顯低調奢華
穿搭

2023 秋冬必備「美拉德色美甲」|焦糖、咖棕色系顯低調奢華

by Bella
2023-12-01
竹田散策|初訪這些人、那些事:質感文青咖啡、必吃在地「醬油」冰淇淋
旅遊

竹田散策|初訪這些人、那些事:質感文青咖啡、必吃在地「醬油」冰淇淋

by Flora Lin
2023-12-01
國際戰爭難民數攀升,《五月的 35 日》直面納粹迫害下的兒童難民議題
影評

國際戰爭難民數攀升,《五月的 35 日》直面納粹迫害下的兒童難民議題

by 女子特派員
2023-11-30
  • 關於女子學
  • 關於女子學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 2023 女子學

探索更多來自 女子學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繼續閱讀

  • 當月專題
    • 心理毛邊
    • Going Green
    • Family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2022 專題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Copyright © 2023 女子學

 

載入迴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