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山大」,當年齡不斷往上攀升,肩膀上的責任增加、所屬的角色變多,對於這四個字就會越來越「有感」,且絲毫永遠沒有褪減的跡象。
對於過去覺得做不到的事情,如今回想起來,曾經害怕的、擔憂的,都隨著時間一一解決並克服,並在無形中提升了我們的抗壓性。但,生活難免有極度不順遂或者蠟燭兩頭燒的時候,當覺得快要撐不下去時,比起表面上的「紓壓」,或許應該來一場自我對話,覺察問題的根本,整頓繁亂不堪的思緒。
為什麼,我必須要做這件事?

面對生活也好、工作也罷,有太多太多的「突如其來」會打斷我們原先的規畫,多數時候,也只能摸摸鼻子,為了顧全大局放棄本來的設定,先以眼前的緊急事件為主。〈延伸閱讀:比堅持更難的,是放棄:「請在放棄的理由中,找出讓生活更好的方式。」〉
然而,如果全程用不甘願的態度處理,影響的可不只自己的情緒,事情也有可能因為你的不情願而無法順利進行。在生氣、抱怨之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我必須做這件事?」事情需要被處理,就代表之中一定有癥結點,唯有著手解決才有可能好轉,當困難因為你的支援而排除麻煩,是否也是件值得去做的事情呢?
為什麼,倒楣的人總是我?

怨天尤人、自怨自哀,這種負面的思想和情緒,非常容易出現在受到壓力抨擊和多重挑戰下,如果稍微放縱,就會很容易陷入不愉快的漩渦中。
其實,直接了當地捫心自問:「為什麼,倒楣的人總是我?」如此一般的反思,往往會在歷經憤怒、抱怨之後,覺察出一些自我省思的可能。人往往無法認清、接受自己的不足,透過挫折反倒能從中領悟、獲得不同的觀點,接受缺點後,自然就會成長。〈延伸閱讀:時運不濟往往都是自己的問題!在責怪世界之前,請先確認「心念」是否正向〉
為什麼,人需要自我要求?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代表著不同的性別、不同的個性,所表現出來的外在樣貌和內在的價值觀點,無論多相近,必定還是會有不一樣的地方。唯獨成長、求進步這件事,是大家一生必修的學分。
自我要求,乍看之下就像一種約束、一種紀律,卻又和學生時代的的制約有明顯的差異。當疲乏、感到累的時候,不妨想想看為什麼我們需要進步?這些考驗對人生來說的用處是什麼?人生只有一次,要過得精采或是虛度,都只有自己可以做決定!〈延伸閱讀:30 歲後的斷捨離哲學:該丟掉的不只物品,還有對自己與他人的心理束縛〉
負面思維在所難免,重點是如何不要讓自己困在其中太久,以及如何找到脫身的方法。用「為什麼」來作一連串的反思,讓轉念來幫助我們拉回正向的軌道,便會離心目中理想的自己越來越近的!
主圖來源:《三十而已》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