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生活,是怎樣的一回事?
最近,跟好友說起未來。說到某某要結婚了,結束愛情長跑;又說起某某跟誰誰一拍即合,同居生活好甜蜜。可是,我們卻找不到共鳴,反倒說起對未來家裡的憧憬-那不大也不小的地方,不一定要是買的,但一定要有足夠空間,養貓或養狗,卻不一定要有男子來相伴。
要是說女子三十要有一定的模樣,那應該是活得最自在的模樣。
英調查發現「獨居」將會是一種潮流

與孤獨對抗是畢生課題。自從脫離母體後我們便孑然一身,孤獨是必修課,哪管身邊有沒有人相伴相依。而「獨居」,大概就是種修練,由外到內,由生活大小事務開始掌握,像寶寶一樣重新學走路。當身邊人都忙着論及論嫁,迎接新生命,而你卻想靜靜地躲開,沒有目的地自己一個人生活嗎?根據英國《衛報》的報導,這或許會成為潮流。(延伸閱讀:獨立的意義是什麼?思考前先捫心自問:「你懂得為自己負責了嗎?」)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署,由 1997 到 2017 這 20 年間,獨居人數上升約兩成,而他們也估計人數會有上升趨勢。而報導羅列出下列只有獨居,才能感受到的好時光:
可真正控制自己的生活

曾看過一本書,說作者如何獨居。她分享,有時候她能看着窗戶發呆,有時會很晚才吃晚飯,或是抱一整碗玉米片,早餐當晚餐吃。生活或許不夠美好,卻完完全全由自己控制。而在報導中,也有提到類似的自由,就是當你獨居時,你可以真正的做自己,不用理會別人感受。
獨居可減壓?

與人生活,就要有心理準備,要達到別人期望。要是未能做到如此「大愛」,無法接受失望成為日常,那獨居確實是比較適合你。
即使是家人,相處多年,還是會有吵架的時候,何況身邊那位「同居密友」?獨居生活,一絲不苟或一塌糊塗,都只需要向自己負責。不喜歡就自己動手收拾或改變,不用抵賴或依賴,當然壓力比較少。(延伸閱讀:喚醒遺忘的自己!獨立旅行正盛行,勇敢踏出你的舒適圈吧!)
孤獨,讓人學會等待

有次跟朋友談天,說到不能抒解的地方,像走進死胡同,朋友說:「想哭就跟小狗玩啊」。的確,人生大部分的問題不論是什麼層次,都是不用想就能解決的,有些只需要把它晾著,風乾過後自然而然會有答案。
等待是不可缺少的一環,而獨居,就似是沖照片的暗房,謝絕干擾,才能沖曬出好照片。因此,若想獨居又怕寂寞,實在不必隨便找個人來頂替,小貓小狗也可以十分稱職,甚至是更佳的選擇。
更多獨居的一人好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