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一雙巧手和耐心與細心,以及對於紙張藝術的濃厚興趣,她把看似平板無奇的紙張,像魔術般地變化成各種讓人眼花瞭亂的立體紙張藝術品。無論是有著滿滿驚奇的爆炸箱,還是有層層機關的禮物卡,都讓人讚嘆紙張藝術的變幻莫測。今天就讓卡若琳老師來和大家聊聊創作紙張藝術的心得。
Q:卡若琳當初是在什麼機緣下接觸「立體紙張藝術」呢?
A:小時候很喜歡上美勞課,喜歡用紙張剪剪貼貼做立體卡片和玩具,逢年過節時,我也經常做小卡片或禮物送給同學和師長,每當看到大家打開卡片時,露出充滿驚奇和讚嘆的表情,都會給我很大的成就感和鼓勵。
國中時經常為學校做壁報,當時的美術老師帶著我們幾位同學,將紙張從平面製作成立體紙雕,從此開啟了我研究把紙張變成各種立體物品的樂趣跟興趣。

Q:後來為何決定投入「紙藝」的領域,把興趣變職業呢?
A:2014 年我身體因為細菌感染,住院 14 天開刀和治療,記得當時開刀完剛清醒時,全身總共有 10 支插管,也讓我真正對人生有很大的體悟,因而決定要認真投入我最愛的紙藝。2015年3月成立粉絲團後,從一開始只是分享簡單的作品,慢慢粉絲開始詢問開課,就這樣一路走到現在。很開心近期有許多香港粉絲,特地飛來台灣找我上課,之中有學生提議到香港開課,並且幫忙推動這個計劃,也讓香港成為我海外上課的首站。

Q:「立體紙張藝術」在製作時主要有哪些關鍵呢?
A: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主要的就是兩個關鍵:紙張的素材和摺紙工具。在創作設計的過程中,我通常會直接使用要呈現的素材和紙張,雖然製作時的確會浪費了許多高級的紙張材料,但這樣才能真正表現出最好的結果。
許多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拍照問我,為何他們的作品測試經常失敗。原因就在於大家為了不想在過程中浪費紙張素材,於是拿廢紙或 A4 紙作測試,但由於紙張條件不同,就算技法比例正確,但最後就是無法達到想要的成品。

另外摺紙工具非常重要,一般同學摺紙時就是徒手摺紙或用指尖壓實,但通常我會使用「折線棒」,它與骨棒相似,當紙張摺線經由摺線棒壓實後,不論是摺哪種形狀的盒子,看起來都會特別挺(就跟燙衣服的道理一樣)。
Q:在創作紙張藝術品當中,妳獲得最大的成就感是什麼?
A:就是看到每個欣賞我作品的人,露出驚訝的表情和眼神時,同樣自己也會覺得相當快樂。

Q:曾經遇到讓妳很挫折的一件事是什麼?如何克服呢?
A:紙雕比較困難的部分是製作人物的「似顏繪」,因為人物會有主觀的看法,比例高度抓不對,就會看不出來在做哪一位人物。剛開始在做紙雕人物時,通常我們會拿照片來比對製作,第一次完成時雖然有 7 分像,但是不達標準的時候的確會感到沮喪,後來重試第二次時,我會實際觀察本人,去記錄他外型的特色,才能精準達到真正的效果。

每一次在設計新作品時,通常都需要經過幾次的測試,如果發現一直無法突破,通常我就會到大自然走走放鬆一下,轉換心情再出發。
Q:妳平常會如何選擇創作的題材呢?
A:大部分我會從時下流行的題材,加上個人的喜好來創作。但有一次上課過程中,一位小女生突然問我可不可以創作一些比較「夢幻」的風格,所以我開始蒐集比較「少女」的素材,才會衍伸出後來的各種造型立體相本手工書,從此也改變了我創作的風格。在每一次上課過程中也發現一件事:不論到了什麼年紀,每個女人都還是有一顆「少女心」!

Q:在創作紙張藝術品時,妳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A:紙藝一直是我畢生最大的興趣,包括休閒時這就是我的娛樂,最大的收穫應該就是我「讓興趣變成了職業」。
Q:妳曾經到澳洲 5 年,當時是去進修嗎?
A:我 32 歲時到澳洲工作學習,當時並非去研習相關紙藝,但每到放假時都會到處走走看看,由於墨爾本有「藝術之都」的美喻,雖然不常看見紙藝術,但各式的展覽和大自然的風景,的確激發了我更多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和各國人學習不同的思維模式,因為澳洲有很多來自各國的人,結交了許多不同國家的朋友、打破過去傳統保守的想法,在大家彼此交流下,也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Q:影響妳最深的一個人是誰?
A:從小學習紙藝的對象是李漢文紙雕大師,國中時期都是買老師的著作在模仿和研習,直到出社會後的某次機緣下遇見了老師,因為老師的讚美和鼓勵,也讓我更堅持走上紙藝這條路。
來看卡若琳老師製作超夢幻的立體爆炸卡 ⇓
延伸閱讀:用興趣創業!她靠竹工藝編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