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月專題
    • 心理毛邊
    • Going Green
    • Family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2022 專題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選單
  • 當月專題
    • 心理毛邊
    • Going Green
    • Family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2022 專題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用家事作為零用錢的依據非長久之道?專家:創造獎勵與付出的良性關係

by 媽媽寶寶
2023-10-18

想請孩子做家事,很多父母最快的方式就是付上零用錢,但是,這樣長久看來,會不會得不到零用錢,孩子就再也不幫忙家務,甚至是自己的房間像豬窩都無所謂了!一起聽聽育兒專家 Sarah Ockwell-Smith 的說法。

長久看來,絕對弊大於利

根據《The Gentle Parenting》一書作者,同時也是兒童專家Sarah Ockwell-Smith的說法,從長遠來看,這實際上弊大於利。想要獎賞孩子,當然是可以,但是獎勵的部分最好不要跟零用錢扯上關係,Sarah 這樣建議說。

畢竟,『孩子付出勞力,本來就應該要換得回報啊!為什麼不能鼓勵孩子做家事,來換取零用錢?』相信不少爸媽都想要如此提問。原因就是家事本來就是屬於全家人的事,如果利用零用錢綑綁,恐怕並不是好事。

圖片來源:Photo AC

Sarah 說到,「當你付錢給孩子做家務時,你創造了一個『如果』,如果日後他問,『如果我做了什麼,你會付我多少錢?』這時父母該怎麼辦?〈延伸閱讀:金錢觀念融入日常:把握 5 個生活情境,從小建立孩子的理財思想,養成存錢好習慣〉

「 因為這樣的過程,你讓孩子相信,為了幫助你,他們會得到一些『回報』!」這可能會造成,一旦沒有任何獎勵,小孩還會出手幫忙你,或是其他人嗎?

專家處理零花錢的建議

同時間,Sarah 也提供她的建議,給猶豫不決的爸媽一些參考。

不要把零花錢綁在家務上

付錢給孩子幫忙做家務是災難的根源。

最初這可能是個好主意,但新鮮感很快就會減少,你很快就會迎來孩子問到,「如果我這樣做,你會給我什麼?」

家事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應該參與其中,沒有人應該從經濟上得到回報。一旦你開始獎勵他們,你就會遞減孩子無私地幫助他人(無償)的機會。〈延伸閱讀:日本媽媽好厲害!「零用錢年薪制」理財教育,讓孩子從小培養儲蓄概念〉

放手讓孩子自己管錢

圖片來源:Photo AC

一旦給了孩子零用錢,就代表那錢不再是你的了,意思是你對他們如何花錢最好不要提供意見。不論他們想買一本想了很久的漫畫,或者一個你感覺很快就會壞掉的劣質塑料玩具,那都是他們的權利。

重要的是,他們要通過自己的經驗和後果來了解價值,盡你所能不要干涉他們的選擇。

你必須有明確的界限

零用錢是多少?這需要盡快說清楚。以我家裡的零花錢來說,是用來支付孩子們在聖誕節和生日之外想要的任何物品,如果他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買東西,就可以用來支付飲料或是食物上的費用。〈延伸閱讀:《打造小小巴菲特 贏在起跑點:陳重銘的親子理財 15 堂課》:培養富腦袋,讓孩子的未來有另一種可能〉

千萬不要預支零用錢

圖片來源:Photo AC

如果因為想要某樣東西,而提早為孩子買單,也不建議!他們必須等到存好金額再去購買。因為,唯有讓他們體驗不儲蓄的結果,孩子們才能漸漸懂得學會管理金錢。

總之,如果真的要給零用錢,Sarah 建議只給孩子他們平常不太做的額外家務報酬,比如洗車之類,但是只要是房子裡打掃之類,真的不需要啊。

 

主圖來源:Photo AC

本文內容由 媽媽寶寶 授權提供

相關

媽媽寶寶

媽媽寶寶

全方位豐富、完整的懷孕、生產保健資訊報導,並針對 0-6 歲寶寶教養方面,設計各類育兒話題,協助指導新手父母照顧寶寶大小問題,時時接受最新養育資訊。媽媽寶寶雜誌也是一本具有世界水準及國際版本的婦幼專業雜誌。

相關文章

身為第三者的哀與愁:請相信我們永遠擁有「重新愛」的權利
感情

身為第三者的哀與愁:請相信我們永遠擁有「重新愛」的權利

...

by 貓心—龔佑霖
2023-11-24
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家長要先關照自己心理,才能有效解決青少年問題
心理毛邊

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家長要先關照自己心理,才能有效解決青少年問題

...

by 優活健康網
2023-11-02

類別

  • 當月專題
    • 逢九
    • Family
    • Going Green
    • 心理毛邊
    • 新住民在台灣
    • Be Yourself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New Plan
    • 告別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書籍
    • 影評
  • 樂生活
    • 旅遊
    • 居家
    • 健康
    • 美食
    • 穿搭
    • 保養
  • 品觀點
    • 職場
    • 親子
    • 婚姻
    • 感情
  • 癒心靈
    • 勵志小品
    • 自我覺察
  • 閱專訪
    • 人物
  • 影音專區
  • WISE Talks

最新文章

認知人與人的界線,即使是好朋友,開玩笑也得抓好界線
心理毛邊

認知人與人的界線,即使是好朋友,開玩笑也得抓好界線

by 貓心—龔佑霖
2023-12-01
2023 秋冬必備「美拉德色美甲」|焦糖、咖棕色系顯低調奢華
穿搭

2023 秋冬必備「美拉德色美甲」|焦糖、咖棕色系顯低調奢華

by Bella
2023-12-01
竹田散策|初訪這些人、那些事:質感文青咖啡、必吃在地「醬油」冰淇淋
旅遊

竹田散策|初訪這些人、那些事:質感文青咖啡、必吃在地「醬油」冰淇淋

by Flora Lin
2023-12-01
國際戰爭難民數攀升,《五月的 35 日》直面納粹迫害下的兒童難民議題
影評

國際戰爭難民數攀升,《五月的 35 日》直面納粹迫害下的兒童難民議題

by 女子特派員
2023-11-30
  • 關於女子學
  • 關於女子學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 2023 女子學

探索更多來自 女子學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繼續閱讀

  • 當月專題
    • 心理毛邊
    • Going Green
    • Family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2022 專題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Copyright © 2023 女子學

 

載入迴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