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月專題
    • Going Green
    • Family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2022 專題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選單
  • 當月專題
    • Going Green
    • Family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2022 專題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淺談「多重伴侶跟開放式關係」:情感模式的拆框,或許是關係經營的解方

by Conan
2023-08-03

家庭、伴侶的型式早已走向多元化,不再受限於傳統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二元框架,除了單親、同志家庭外,打破二元、遊走在社會保守結界的「多重伴侶」、「開放式關係」也隨著越來越多人正視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慾望,與對單偶制的質疑中走入大眾眼前。

編輯知道,不少讀者聽到「多重伴侶」、「開放式關係」,還是會投以鄙夷、嫌惡的眼神,但編輯希望大家能先放下成見,或至少抱持「我不行、但我願意聽聽看」的開放心態進行討論。今天也邀請到開放式關係與多重伴侶資源網——《波栗打開開》的負責人阿球(許欣瑞),替我們拆除狹隘的關係框架。

開放 / 多重關係 = 愛玩、不檢點?淺談那些汙名標籤

圖片來源:《我的女朋友男朋友》

很多人認為「開放 / 多重關係」者都比較「愛玩」、「定不下來」,但對社群中多數人來說,他們經營關係的態度認真、正經,從不將他人視為玩物,只不過這些關係不是封閉的兩點一線,而是可以擁有分支,開放 / 多重關係並不是愛玩、濫交,而是「再平常不過的日常生活」

況且肯願意坦承自己是開放 / 多重關係的人,在情慾市場上多少需承擔外界壓力,因此這些肯釋出意願的人,其實也都很珍惜並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再者有些人會覺得他們「缺乏愛」,「情感有問題」,對此阿球打趣地反駁到:「我反而覺得我們更像『正常人』。我相信大多數人在關係中,多少都有些心猿意馬的情況,只是基於社會道德約束,選擇將情感與慾望閹割。我們則真誠地面對自己的想要及慾望,並試圖打開社會的框架。」

開放 / 多重關係的信任基礎 —— 知情同意不欺瞞

圖片來源:Pexels @Cottonbro studio

開放 / 多重關係代表:伴侶間不受主流單一配偶限制,雙方皆可有性外找、關係外求,但最重要的信任基礎就是雙方「知情同意」,亦即是雙方都知道對方的其他伴侶關係、性伴侶對象,並且雙方約定同意。一但有欺瞞就成了出軌而非開放式。

阿球也表示,不希望大家過度著重在「性」上,而是回到本質,該經營的是「關係」。在這前提下,開放 / 多重關係討論的絕不僅是滿足性需求,而是伴侶雙方、又或者第三方如何經營關係本身。

圖片來源:Pexels @Alena Darmel

而不少伴侶嘗試開放 / 多重關係後,最常因為「忌妒」而使關係產生嫌隙,或不確定什麼該在意,什麼不需理會,在感情中失去了應對進退的準則,因此必須重新建立與伴侶間的默契及「劇本」,討論出合意的行為模式,才能讓關係長久。

舉個例子:A 和 B 本來每天下班都住一起,開放後 B 有了新的伴侶 C,之後平日會和 A 住、假日和 C 住,對 A 來說可預期的安全感被剝奪,或許就會產生關係上的芥蒂,因此 A、B 必須達成互動模式上的合意更動,確保雙方關係中的安全感不被剝奪,如此的開放 / 多重關係才能長久。

社會傳統對家庭的桎梏,或許抹殺了關係中的想像

圖片來源:Pexels @Annushka Ahuja

阿球也分享到,在他的經驗當中,很多人以為開放 / 多重關係只流行在同志社群,但其實女同志對開放 / 多重關係的接受度比異性戀更低。而異性戀伴侶進入開放 / 多重關係的比例,可能比社會大眾想像的高出許多。在此我們先討論異性戀家庭的處境。

阿球認為:婚後尤其在有了小孩之後,異性戀夫妻的伴侶關係發生了劇烈變化,雙方或多或少都被小孩給「吸乾」。母親的生活重心、身體變化被小孩牽制,導致自我價值感降低;父親的生活、賺錢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自己不再是關係中的重點。

圖片來源:Pexels @Alena Darmel

雙方的需求都被模糊忽視的情況下,漸漸找不回自我價值,也看不見對方,這段關係開始被稀釋再稀釋。有些伴侶為了維繫關係,選擇用開放式代替離婚。

「當你可以在婚姻外找到性、情感時,完全可以感覺到自我價值,此時不再只是家中的工具,而是真正感受到自己被愛、被欲望,可以依自我意願掌握身體及情慾,同時也重拾了控制能力。那些屬於我的一切,不再因為婚姻、家庭而被收編。」

讓女性跳脫附屬品的社會角色,重新找回生命主導權

圖片來源:Pexels @PNW Production

另外在開放 / 多重關係的社群分享中,阿球也分享到女性們踴躍的回饋:女性從小到大都被規訓成附屬品,是「某個人的誰」,凡事都在配合之下,情慾也多被貶抑。很多人更在「嫌棄」中長大,導致自我價值感低落,進而在關係中失去自己界線而受傷。

從婚姻、關係中開放,女性們重新掌握自己的主導權,不再是被男女關係宰制的角色,也不是婚姻關係中被工具化的角色。彷彿從體制中抓回主導力量,可以主動說要或不要,可以在過程中享受自己的身體或關係,而非作為工具。

圖片來源:Pexels @cottonbro studio

這樣自我解放的過程,使女性重新獲得生命主宰,感受到愛、需求和價值提升,某種程度上會把關係裡的灰姑娘狀態改頭換面。但不是讓自己權力變高,而是找回掌握權。

古言常云:「愛是犧牲、奉獻。」進入關係後,我們往往為了維繫感情、經營婚姻家庭,而選擇犧牲奉獻自我,很容易在其中失去自己。一對一的保守情感想像中,我們要不自我閹割對外的情感及欲望,或是將原有關係做切割。

但熱戀與家人這兩樣關係同樣珍貴,難道不能都拿嗎?若彼此同意之下,為何不能有更開放的選擇?開放 / 多重關係者,在這方面其實都更積極並真切地想維持他所重視的每一段關係 ,更可以在保有自我與維繫關係中,找到平衡。

 

「到底是要依循社會告訴你該做什麼?還是同儕引起的比較競爭?抑或是做自己真正想要的?」阿球一句話道出關係中的真諦,不管今天是一對一、一對多,關係的重點終究不能忘了自我價值,否則只會迷失於關係中。

 

主圖來源:許欣瑞 FB

Copyright by Share99

相關

Conan

Conan

接受不一樣的自己,努力成為心目中喜歡的樣子💪

相關文章

不讓生命無路可走:在《森林保衛戰》的食物爭鬥中,深思人類與動物環境的共處之道
Going Green

不讓生命無路可走:在《森林保衛戰》的食物爭鬥中,深思人類與動物環境的共處之道

...

by ichiro Chen
2023-09-23
【Going Green】小至個人,大至企業社會:你我都是其中必須的執行者!
Going Green

【Going Green】小至個人,大至企業社會:你我都是其中必須的執行者!

...

by Flora Lin
2023-09-22

類別

  • 當月專題
    • 逢九
    • Family
    • Going Green
    • 新住民在台灣
    • Be Yourself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New Plan
    • 告別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書籍
    • 影評
  • 樂生活
    • 旅遊
    • 居家
    • 健康
    • 美食
    • 穿搭
    • 保養
  • 品觀點
    • 職場
    • 親子
    • 婚姻
    • 感情
  • 癒心靈
    • 勵志小品
    • 自我覺察
  • 閱專訪
    • 人物
  • 影音專區
  • WISE Talks

最新文章

《摸心第六感》:韓志旼化身超能力獸醫,與李民基共譜浪漫懸疑鄉村喜劇
影評

《摸心第六感》:韓志旼化身超能力獸醫,與李民基共譜浪漫懸疑鄉村喜劇

by Albert Wang
2023-09-23
不讓生命無路可走:在《森林保衛戰》的食物爭鬥中,深思人類與動物環境的共處之道
Going Green

不讓生命無路可走:在《森林保衛戰》的食物爭鬥中,深思人類與動物環境的共處之道

by ichiro Chen
2023-09-23
【Going Green】小至個人,大至企業社會:你我都是其中必須的執行者!
Going Green

【Going Green】小至個人,大至企業社會:你我都是其中必須的執行者!

by Flora Lin
2023-09-22
中秋吃月餅負擔大,小心身材成滿月!營養師建議選購月餅 3 原則
健康

中秋吃月餅負擔大,小心身材成滿月!營養師建議選購月餅 3 原則

by 優活健康網
2023-09-22
  • 關於女子學
  • 關於女子學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 2023 女子學
  • 當月專題
    • Going Green
    • Family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2022 專題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Copyright © 2023 女子學

 

載入迴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