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有沒有想過成為家庭主婦後,甚至是當媽媽之後,讓妳感到最甜蜜的負荷是什麼?想必很多人會回答「料理三餐」吧!其實做菜可以用輕鬆的心去面對,不要把過程想得太複雜,如同周星馳曾在電影《食神》裡說,「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但心態準備好了,到底該怎麼做呢?就讓在臉書上擁有 10 萬多人 follow 的「ㄚ樺媽媽的 543 廚房」主人陳怡樺和妳分享她如何用「愛」與「幽默感」開啟別有滋味的主婦料理人生。
Q:ㄚ樺媽媽目前主要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呢?
A:其實我每年元旦的新年新希望都是「做一隻力爭上游的米蟲」(笑),目前我是全職家庭主婦、兼職 Super Buy 市集料理顧問,自己經營臉書「ㄚ樺媽媽的 543 廚房」,但我的臉書並不是以營利方式在經營,只是單純想分享做料理的樂趣。

Q:為何會開始經營「ㄚ樺媽媽的 543 廚房」?
A:我本身就是很愛吃的人,覺得能吃到食物真正的滋味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若遇到好吃但沒做過的菜,也會想辦法去學起來,我應該算是愛吃到也愛做菜吧!我們也很愛請朋友來家裡吃飯,所以很多朋友會問我如何做菜。
一開始是我常和朋友分享做菜的圖片跟步驟,後來因為老公的朋友剛好是 Super Buy 市集的老闆,他知道我很喜歡分享做菜的方法,就建議我用臉書和影片把做菜的步驟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所以我就莫名其妙的開始在 Super Buy 市集的漂亮大廚房拍攝料理影片,我負責做菜,拍攝剪接是我老公幫忙的,這樣說起來我們是為了料理,才開始這一切好玩有趣的事。
我覺得做菜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尤其是看到吃的人滿足的表情,真的超有成就感!做這個粉絲頁一方面是分享料理紀錄,另方面也是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做料理不難,能夠透過影片就學會每道料理,然後在家好好享受全家人聚在一起的用餐時光。

Q:從愛吃到也愛做菜,過程中有哪些難忘的事呢?
A:早期因為老公工作的關係,我們到大陸去生活了十年,想吃到台灣味只能自己動手做,所以我就翻食譜找資料、問別人啊!然後自己和保母阿姨兩個人七手八腳包了兩百多顆台灣口味的粽子,而且是我第一次做粽子,做得很成功,每一顆都好吃又感動!
而且那時在大陸,我家簡直跟餐廳一樣,連醬油我都從台灣帶過去,因為早期很多先生都單身赴任,所以大家就常到我家吃好吃的台灣味料理一解鄉愁,連過年無法回台灣的人都是在我家圍爐喔!看到大家每道菜都吃光光,真的超有成就感!

我對料理很有熱情,只要我吃過好吃的菜,就會去研究自己怎麼重現這道菜,而且成功機率蠻大的唷!例如在大陸時,有天我很想吃距離約1000 公里遠的某間日本餐廳的一道菜「佃煮青甘頭」,然後我就拜託老公開9小時的車帶我去吃,實在太好吃了,回家後我一直想重現這道菜。
認真到把當初超市架上幾乎所有的醬油都買回家試,那時大陸沒有那麼多進口品,當地醬油很多很死鹹,我就把每罐倒出來舔舔看找出比較不死鹹的,然後回想吃到的味道去加糖啊!加酒啊!買不到青甘魚只好用鯛魚代替,還用珍藏的台灣米酒去燉煮,但味道不對,後來又去買清酒回來煮,味道就超級接近了,但因為真的買不到一樣的魚,所以有點可惜。老公吃完也很酷的說,「下次應該不用跑那麼遠了」,那一刻真的讓人滿足。
Q:在料理上對妳影響最深的人是誰?
A:我的料理啟蒙者應該是傅培梅老師,小時候就很愛看她的節目,但影響最深的就是我老公,他也挑食,像是太油不吃、太鹹不吃、隔餐菜不吃,而且他還是我的首席白老鼠,我常常一煮就停不下來,以前家裡只有我們倆人時,我還是會煮四菜或六菜一湯,而且是大份量喔!然後還叫我老公吃完(笑)。他在這一路上都很支持我,也鼓勵我去上課,讓我去做有興趣的事情。

Q:很多太太或媽媽覺得下廚太累、太難,妳有什麼建議嗎?
A:我常常跟粉絲說,廚藝只要家裡廚餘桶夠大個,都一定會進步,就算妳認為自己不會做菜,其實妳一定會做三道菜,1. 蔥炒蛋(蔥多蛋少)、2. 蛋炒蔥(蛋多蔥少)、3. 蔥蛋雙拼(兩個一樣多),這比荷包蛋還簡單,荷包蛋還會破呢!(笑)
別把做菜想得太複雜,就算失敗了也不用有挫折感,要想想妳做菜的目的,重要的是一家人坐下來一起吃飯,簡單衛生的炒飯搭蛋花湯也很棒啊!餐桌上是很幸福的時光,不一定要餐餐大菜累死自己,我家也常常是很簡單的炒青菜、蒸條魚就開動啦!只是孩子愛喝湯,所以我一定會煲一鍋好湯。只要全家人一起開心吃飯,生活也可以過得很有滋有味。

Q:對於未來有什麼期許或規劃嗎?
A:我期許自己能像傅培梅老師一樣,讓更多人喜歡做料理,未來我想找粉絲來現場一起做菜,希望透過這粉絲團讓更多人喜歡上料理,明白做菜可以很簡單。有機會我也希望能出一本像「喝一碗醞釀節氣的好湯」這樣的書。
其實大家那麼辛苦工作是為了甚麼呢?當然都是為了家庭啊!但是若三餐不正常而搞壞身體或犧牲和家人相處時間,不就本末倒置了,所以每天一定要跟家人好好說說話,好好享受餐桌上的幸福時光,讓身體吃真正的食物,食物是有魔法的,只要花點時間做高湯,就可以變化出很多滋味好的湯品,希望大家能透過食物、透過料理,獲得滿滿的愛與能量。
延伸閱讀:離家打拼多久?回鄉創業的她只為努力留住媽媽的味道和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