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有如談感情,如影隨形我們的一生,也許課本傳授很多專業知識,兩性作家提供很多男女相處之道,但實際接觸到,每一次都是個大挑戰。

圖片來源:Diary of a Headhunter獵頭的日常
「閱人無數」的私人職涯教練、現任中高階獵頭林沂萱就說:「隨著自己的年紀與經驗漸增,開始有了更多責任與身份,你可能會發現面對這種『大事情』,心態上往往是『恐懼』多於期待,也和一開始想像的自己愈來愈不一樣。
圖片來源:Rawpixel
工作不是人生目的,而是達到所願目的的途徑,所以如果能帶著熱忱和衝勁與工作相處,那當然是再好不過。只不過,隨著年紀和經驗漸增,有了更多更大的期待和責任,大家都知道要突破舒適圈,但往往是恐懼大於期待,因此選擇停留在目前習慣的狀態,累積下來,只會對生活和工作感到更力不從心。
圖片來源:Rawpixel
林沂萱認為:「不妨轉換個想法,看待重啟熱情這件事。將打破舒適圈這大事情,想成:該如何『擴大舒適圈』呢?將目光聚焦在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解決沒有熱情的『問題』」別擔心,男女之間都會失去熱情了,更別說工作呢!
在林沂萱的作品《但願你因工作而閃亮》中,她提到,資深職場人面對現代職場的變形,在處理這樣的轉型衝擊,挑戰度並不亞於年輕職場人失去職業方向感的問題。
圖片來源:Diary of a Headhunter獵頭的日常
過去在學校裡,我們都太專注於專業能力養成,忽略重要的輔助──求職技能,這就跟求生技能一樣,這才是推自己一把的關鍵。她建議求職人都能彈性切換主動、被動求職者的角色,同時具備主被動身分意識,保持「求職敏銳度」,隨時做好日常檢視與準備,升級、更新求職技能,不要等到面臨工作驟變的那一刻才思考備案,為時已晚,再拖下去,可能失去求職籌碼,還陷入「厭惡工作」的循環裡。
圖片來源:Rawpixel
還在摸索的社會新鮮人、工作資歷不短不長的男女、經歷風浪後進入生下半場,不知怎麼重新開始的老將,勇敢面對目前的困境,選擇對未來有利的方式,才能夠發自內在,從「心」開始擁抱現在、奔向未來。
首圖來源:Diary of a Headhunter獵頭的日常
延伸閱讀:《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紐約貴婦媽媽社交圈爆笑直擊
延伸閱讀:自己才是最大的敵人!與死神多次擦肩,她 20 歲完成挑戰世界七大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