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第一本著作《亞歷、肥安這樣長大》,亞歷媽出了第二部作品《戀家味的常備菜餚》,雖然身處在美食俯拾皆是的法國,畢竟是台灣長大的孩子,總是想念著家鄉的味道,以及家裡廚房的情景,一幕幕浮上心頭,於是亞歷媽決定走進廚房,讓這份記憶延續到自己的生活裡,每次總是有粉絲詢問食譜,遂讓她動了出食譜的念頭。

圖片來源:王君萍
亞歷媽婚前根本沒有做菜經驗,在台灣都是媽媽煮,或是外食,直到嫁到法國後,為了一解鄉愁開始上網搜尋中菜食譜,除了孩子,她還會宴請親朋好友,當作文化交流,大家一致讚賞,頗獲好評,讓她越來越有成就感,於是愛上烹飪,也在烹飪裡找到在異鄉的歸屬感。(延伸閱讀:跟著 5 位外國廚娘學料理,異國廚房在妳家!)

圖片來源:王君萍
自己下廚好處多多,因為亞歷媽每天買菜,可以確定食材新鮮度,也可以按照當下需求來變化材料,注重孩子健康的她說:「像是台灣油飯多是加三層肉,有糯米就不要再有三層肉,會對胃造成負擔,所以我以雞胸肉替代,找出對家人健康有益處的替代食材。」亞歷媽也說:「我做的菜色都不會在廚房裡花太多時間,不想像媽媽用的一身狼狽,煮完也不想吃了,所以我的做菜程序和備料都很簡易,重要的是充滿台灣家鄉味。」

圖片來源:王君萍
在家吃著自己做的菜很溫暖,因為是自己最熟悉、自在的空間,可以從容不迫地慢慢享受,而在法國的這些日子,從小吃亞洲菜的她對擺盤有了全新的認識,「吃飯不只是吃飯,用餐氛圍也很重要,所以我很注種擺盤和擺飾,像是料理做一人一份的分盤,看起來就很有氣氛,這和亞洲菜一大盤上桌很不同。」用心營造用餐氣氛的同時,無形中也讓孩子培養美感和禮儀,比如說他們會想選自己喜歡的歌播放,以及像個優雅的小紳士慢慢地一口一口吃。(延伸閱讀:優雅育兒有一套!劉軒太太 「卡登媽咪」的氣質媽媽養成術)

圖片來源:王君萍
亞歷媽下廚時,兩個兒子亞歷和肥安也愛當小幫手,她說千萬不要害怕小孩會搗亂,藉著這個機會,讓他們認識食材、廚房用具,明白一道菜的起始過程,除了具有品味美食的能力,也要了解食材的原型和製作過程,讓他們了解到每一口美味都是經過努力而存在,她非常享受和兒子們一起在廚房裡的時光。

圖片來源:王君萍
對於她而言,最有回憶溫度的一道菜就是麻油雞湯,小時候媽媽常燉湯為她進補,當初她生完肥安坐月子的時候,媽媽還提著兩桶麻油到法國給她,並像兒時那樣為她做麻油雞湯,心中滿是對媽媽的感恩和家鄉的想念;現在,同樣身為人母的她也藉著烹飪,串起一家子酸甜苦辣的情感。
圖片來源:王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