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保科出身的亞歷媽,對於教育自然有一套,在粉絲團上分享的育兒經驗時常獲得廣大迴響,這次,趁著亞歷一家人從法國回台渡假,趕緊發出專訪邀約,在專訪的一小時內,完全見識到這兩位超人氣兄弟的活力,亞歷媽受訪時,兩兄弟就在旁邊吃點心、畫畫、摺紙飛機,或是挨到媽媽身邊問她注音符號,兩個小男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延伸閱讀:就愛台灣味!亞歷媽用《戀家味的常備菜餚》 創造法式氛圍)

圖片來源:王君萍
問起亞歷媽的教育哲學,她說,教育方式完全緊扣「不迎合」,很多家長為了圖一時方便就和孩子妥協,造成後患無窮、接踵而來的麻煩情形,她舉了最常出現的買玩具為例,「有次小孩在超市玩具區哭鬧,我就告訴他:『我不會買,你吵也沒有,或是你跟我到廁所聊一下。』」絕不因為小孩仗著在外面人多,爸媽就放水。(延伸閱讀:從小教會孩子懂禮貌 – 法國媽媽的優雅教養法!)

圖片來源:王君萍
或像坐飛機,有次老二肥安在供餐時間睡著,醒來時和亞歷媽喊肚子餓, 她和兒子說:「空服員要服務的人很多,不是只有為你,剛才是你自己不小心睡著,要有耐心等下一餐。」雖然很多人看到這則分享,不解亞歷媽為何不就先和空服員拿些食物,但她就是要讓孩子知道,世界不是以他為中心,以後坐飛機就知道至少要先吃第一餐再睡,以免餓肚子。
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聽不懂,遇到不對的事情就要立刻教育,讓孩子有機會成長,從中養成判斷能力,以後才不會被牽著鼻子走。

圖片來源:王君萍
她也會訓練孩子配合她,比如和她一起去美甲店,亞歷和肥安就在一旁乖乖等她做指甲;她也會帶著他們去她喜歡的咖啡廳或餐廳,並不會因為當了媽而放棄愛美的權利,或是只能去親子餐廳,「當了媽媽須有體悟,小孩就是在身邊,現階段暫時不用想怎麼樣才能有自己的時間,不如就帶上孩子,一起去做媽媽想做的事。」

圖片來源:王君萍
她也提到,教育需夫妻同心,當兩人教育方式有歧見,「一個是孩子的爸,一個是孩子的媽,都是為小孩好,兩人來自不同成長環境,想法自然不同,沒有對錯,尊重彼此的作法,不要干涉,讓孩子選擇要聽誰的,所以我們家並沒有白臉黑臉。」

圖片來源:王君萍
有一次,兄弟倆不聽亞歷媽的話收玩具,她煮菜煮到一半關火,怒火攻心地對他們說:「你們不收玩具,那我也不煮飯,我幹嘛那麼累?」然後就在沙發上看電視,亞歷爸下班回家後看到這情形,完全尊重妻子的感受,請她好好休息,並讓兒子們收好玩具,「有些丈夫或長輩會覺得,何必和孩子計較?媽媽本來就該煮飯啊!但他很支持我,我們在教育這塊無形中達到共識。」

圖片來源:王君萍
和亞歷爸在交往時似乎就很有默契,兩人興趣和價值觀都相似,亞歷爸也總是以行動代替言語,讓她感到安心,交往半年就認定彼此,小孩出生後,更讓亞歷媽確信他是對的人,「有次我們回台灣和家人到餐廳,兒子大便要換尿布,老公自動抱起兒子到廁所要幫他換,我媽看到我還坐在繼續吃覺得很驚訝,因為我媽看到的情形,通常都是爸爸很悠哉,媽媽忙小孩。」

圖片來源:王君萍
亞歷爸平時上班,但假日就是親子時光,放開手機和電腦,非常「扎實」地陪伴孩子,他會和孩子玩桌遊、踢足球、戶外踏青、拜訪親友、戶外寫生,共享有品質的家庭時間,這點讓亞歷媽對老公非常滿意!有時候孩子下課,她也會帶著兒子坐在戶外咖啡廳喝飲料,讓他們體驗這種悠閒浪漫的感覺,亞歷媽感性地說:「這些童年點滴會成為回憶,當以後遇到挫折,將會是陪伴他們度過難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