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的妝容、唯美夢幻的純白洋裝、傳神的表情與肢體動作,這些「球體關節人形」(Ball-jointed Doll,簡稱為BJD)都是 Anna-Queen 親手製作的寶貝。 作品外銷全球,曾舉辦過多次展覽的 Anna ,是目前全台少數的「球體關節人形藝術家」, 10 年不停歇的持續製作,打造出她的專屬樂園。
Q:Anna 最初為什麼會由玩家身分轉型為創作者?
A:因為我抗拒不了創作的魔力!我從小就很喜歡自己動手製作東西,三歲時拿剪刀剪窗花,而且我的玩具沒有一個是沒被我改造過的。在我遇到 BJD (球體關節人形,以下簡稱為BJD)時被它們獨特的魅力深深吸引,可活動的關節、高大身形,和精緻的造型風格,這些都是我從沒見過的,讓我想更加了解他們。
後來知道這些 BJD 一尊要價不菲,才剛從高職畢業的我,只能每天找照片默默欣賞。直到有一天,我在一個論壇上找到一位玩家用黏土捏了一尊 BJD ,那時的我,就像是在黑暗中發現一線曙光,鼓起勇氣向對方詢問使用的材料,從此以後,我踏入 BJD 創作領域,直到現在都從未停歇。

Q:球體關節人形在國內為相對較冷門的藝術,平時如何增進自己的技巧?
A:雖然 BJD 在台灣鮮少人知道,但剖析其製作技術,其實都是不同領域的技術結合而成,像是 BJD 的人體結構可由人體雕塑相關方向去學習,模具製作和樹脂原料的運用也很容易找到資料,化妝造型、繪畫和服裝設計資料更是多到隨手可得。這也是 BJD 吸引我的,它是所有工藝技術的結晶,製作一尊 BJD 可以讓我學到各式各樣的技巧,而到現在我也還在學習中。

Q:請分享一套自己近期最喜愛的作品,其創作理念和背後的故事為何?
A:去年《鏡像》球體關節人形個展的主視覺「朱兒與莉莉」。每一次的個展作品,除了展出目的外,其實都是我個人喜好的呈現,《鏡像》展的作品大多是以半裸形態呈現,目的是為了展示 BJD 獨特的球體關節設計,讓觀眾不再認為他們只是普通的擺飾娃娃,而是具有獨特工藝技術的藝術作品。
當「鏡像」一詞浮現在我的腦海,「朱兒與莉莉」的形象也一同誕生了。它使用了各種類型顏料以及媒材,我在造型上嘗試自己手工製衣,而人形質感的呈現也不再受限。
Q:人偶製作時間長,其中最困難的部分為何?
A:我最新的作品從草稿繪製、黏土塑型、關節製作、補土打磨、模具製作、樹脂翻製、修磨組裝到最後的造型打扮,共花了一年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真的是非常漫長的製作過程。這八項製作流程中,對我來講沒有最困難,只有最耗時。因為黏土塑型到關節製作的階段是 BJD 的成型關鍵,我有近 10 個月的時間都在處理這部分。
如果你的作品是以「人」為主題,那你勢必要非常了解人體結構,我從沒學過雕塑,所以在塑型時,常常花費許多時間觀察主題和研究資料。球體關節設計關係到一尊 BJD 能不能自立站穩,若最後完成的作品無法自立,那它就不是個好作品,所以我會花上許多時間讓我的作品達到完美。(延伸閱讀:關於回憶那件「小」事:微縮藝術家,巧手濃縮最道地的台灣味)
Q:如何透過外表、肢體動作等賦予人偶生命力?
A:投注情感吧!我的每一尊 BJD 都有屬於他們的人物設定,什麼樣的性格,就會有什麼樣的造型或是喜好,在擺設動作時,也常常想著:「如果是這樣性格的孩子,應該會有這些舉動吧!」常常會陷入這樣的幻想空間中。時間久了,他們自然而然就會生動起來,用更貼切一點的說法來講,我會說:他們有自己的靈魂了。

Q:誰是讓妳開始決定將創作化為商品的關鍵人物?
A:「安娜,可以賣了啦,都做成這樣了。」我開始販售自製的 BJD 頭部時,朋友跟我這樣說。這句話點醒了我,我心想:「我會製作,也會幫娃娃化妝,何不嘗試看看販售這一路呢?」
2012 年,我販售了第一顆 BJD 裸頭 Ivory ,直到現在,接觸過不同國家的買家,賣出無數個不同型號的 BJD 裸頭,今年準備籌備正式販售整尊 BJD 。很感謝我的朋友們,這一切都是因為當年的一句話,讓我有能力負擔自己的創作經費。

Q:創作至今已逾10年,心境上是否有成長或轉變?
A:「每一步踩穩了,才能走得比較遠。」這是我 10 年來的心得。我不知道其他不同領域的藝術家是否有同樣的想法,但我發現,當你在某方面過於閃耀時,你會開始承受各種人性考驗。各種問題和質疑、金錢與權力,這些在你創作時不會遇到的東西,會一直出現,影響你的心境。如果不能堅定下來,專心在你的創作上,將有可能失去你的光芒。
這是 10 年前的我不會想到的問題,10年後,我全都遇到了。而現在,我得到的結論是,只要在你的創作領域裡,專心精進你的技能,慢慢的,這些汙泥就不會侵蝕你了。一步步踩穩了,它們再怎麼想推,也推不倒你。

Q:目前創作的娃娃頭外銷多國,未來對創作的想像與期許為何?
A:我目前只想專心創作出每尊我心中所想的孩子們。有了好作品,就會有人喜歡,有人喜歡,就會願意收藏;有人收藏,就能獲得下次的創作經費,有了經費,就又能創作出更棒的作品。期望自己能朝這個好的循環繼續前進!(延伸閱讀:這些甜點不能吃?護理師手作「仿真甜點黏土」開闢事業第二春!)

圖片來源:Anna-Qu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