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能想像眼前這幾大池漁塭的管理者是護理師背景、完全沒有水產養殖相關經驗的「雙‧文-龍膽‧石斑‧午仔」女主人林雅雯嗎?
連雅雯自己都沒想過唸護理的她,居然有天會投入水產養殖業!最特別的是在養殖業長輩們口中總是「標新立異」的雅雯,更在今年獲得「台灣百大青農」的殊榮!這位讓人好奇的奇女子,到底是怎麼從零開始做到連日本人挑剔味蕾都被征服的台灣水產?
Q:什麼緣分開啟雅雯投身台灣水產養殖業?
A:人生有許多緣分真的是很微妙呢!我是康寧護理系第一屆畢業生,因為先生的關係讓我很早就開始「不務正業」(笑),起初我是投入公公和先生在大陸的女鞋代工家族事業,經營三十年的代工事業逐漸受到環境景氣與法規不斷改制的影響,在 2008 年左右公公決定開始縮編。
那時剛好公公的朋友是養殖業者,就建議公公工廠收掉後回來台灣可以投入養魚事業,我們一家大小只吃過魚從沒養過魚,更別說專業的水產養殖了!

公公聽從朋友建議後,大膽決定讓我們投入水產養殖業,就在 2009 年我的先生先回台灣南下枋寮著手了解與建置魚塭,隨後我將工廠工作收尾後,在 2011 年帶著孩子一同南下就此展開我們從未體驗過的養魚人生。
Q:完全沒有經驗就決定投入真的相當大膽,面對生活轉變,雅雯內心曾有過掙扎嗎?
A:確實內心有過一段調整期,但我覺得女人是很有韌性的,為了家庭、為了事業能有很大的彈性。那時不光是要適應環境與生活型態的轉變,更讓我在意的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到底要不要帶著孩子一同南下生活?」這問題讓我思考許久。
幾次向專業老師請教及和先生討論過後,都認為若因為學校教育而把孩子留在台北,失去家庭教育的功能,對於孩子心理成長的影響更大,所以就決定帶著孩子一起去南部生活打拼!
Q:為了做好水產養殖事業從頭學起,妳付出怎樣的努力或犧牲?
A:我從一個水產養殖的門外漢開始,和先生一起四處請教前輩和長輩們、也勤跑漁會與養殖協會請益。剛開始只能依樣畫葫蘆,發現「養魚」才不是簡單的餵食就好,其中還有魚種與養殖法的選擇、生態環境管理、疾病防治與因應管理、水質如何維持穩定平衡、銷售管道開發安排與檢驗出貨包裝運送等一大堆雜七雜八事情。

或許是因為外行,加上自己有護理背景,對於一些傳統養殖業者看來稀鬆平常的事,例如水產養殖需要使用很多藥劑去維持水質和魚的健康,我卻萌生很多疑問,我曾想過若要以用藥來維持魚的「健康」,這不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嗎?
後來遇到幾年前的食安風暴,政府針對農漁業推行許多政策建議,為了讓自家水產可以跟上政府政策的腳步,我去上屏東縣政府舉辦的農業大學,吸收種種新資訊,學習以益生菌來減少用藥的健康養殖法、投入水產產銷履歷等,後來還積極參與國內外展售活動,主動把健康美味的魚介紹給更多人認識。

Q:投入水產養殖領域後,雅雯如何跨越遇到的難題與挫折?
A:我很感恩在這條創業路上有先生與我同行,他就像是我的定心丸一樣,支持我做健康養殖、做產銷履歷的理念,當我忙於參展奔波時,他兼顧魚塭事務和照顧兩個小孩,讓我無後顧之憂。
其實水產養殖業瞬息萬變,靠天吃飯也靠技術,更重要的是「憑良心」,我們堅持自己敢吃的水產才敢銷售給客人,所以養殖成本相當高,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收成的時候遇上養殖成數極低與盤商價錢崩盤,看見辛苦養殖的魚賠本賣,激發我後來積極參展和主動開發更多銷售管道。

當然也面對很多長輩們認為我們做健康養殖、做產銷履歷是標新立異,承受他們的不理解也要咬牙堅持下去。因為對的事、好的事就該堅持,畢竟大部分的創業是來自於旁人認為不切實際的空想,是空想還是商機,其中的艱辛與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只要憑良心努力去衝,就能嚐到甜美果實!
Q:恭喜雅雯得到「台灣百大青農」的肯定,回首這一路拼搏過程,哪件事讓妳最有成就感?哪件事印象最深刻?
A: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參加許多國內外的展售會,我與另外兩位夥伴常壓縮時間奔波各地,全神貫注和所有潛在客戶介紹讓我引以為傲的自家水產品,我們三個女生從搬貨、開長途車、展售都一手包辦,活動一結束還要連夜開長途車從台北趕回屏東為隔天忙漁塭的事,我們常自嘲說只差會飛就可以從女「強」人變成女「超」人了。

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遇到客人從挑剔到最後的絕對信任,曾有日本客人自行把我們的魚送回日本檢驗,就是因為憑良心堅持去做好的、對的事,所以我對於自家水產品相當自豪,連最挑剔、講究魚鮮的日本客人,都對我家的水產品質讚不絕口,能得到這麼多肯定與支持、認同,真的讓我很感動!希望也能讓更多人品嚐到健康美味水產品,享受好食物帶給味蕾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