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出生開始,爸媽們彷彿就此展開長達數年的「育兒馬拉松障礙賽」,從半夜誰起床餵奶、換尿布?亦或是選擇維持雙薪家庭還是誰要全職帶小孩?各種「育兒」挑戰接踵而至,考驗的不只是爸媽們的體力、耐性、默契,也考驗誰有足夠的育兒支援。
「亞洲女性往往受限於傳統家庭觀念,容易被賦予更多的育兒責任,而育兒支援系統又不如歐美國家發達,家庭與事業很難兩全」,意識到「職業婦女」或「全職媽媽」哪種角色都不輕鬆,台灣育兒支援平台「Bananny 托育小幫手」共同創辦人高幼軒(Audrey)以同為女性的立場道出媽咪們的難處。(延伸閱讀:當媽與做自己只能二選一?讓斜槓媽咪們力挺,她串連「窩們」一起圓夢!)

驚覺未來生活可能樣貌,意識助人就是幫己
成立快滿兩年的「Bananny 托育小幫手」現已是許多忙碌媽咪們的育兒後援會,而促成這一切的幕後推手 Audrey 在返台創業前,原來竟是一位年輕未婚的國際認證專業會計師,真的很難把當時的她和育兒聯想在一起。
既然自己尚未面臨育兒需求,本業從事國際財稅金融會計工作,且工作範圍遍佈加拿大、盧森堡、香港等地,事業表現相當出色的 Audrey,又為何後來會決定轉職投入新創育兒支援平台?
Audrey 談到起心動念與過去在高壓職場所遇到的女性主管、同事、客戶有關,「雖然我還不是媽媽,但真的看太多職業婦女在育兒問題裡辛苦掙扎」,育兒問題成為許多女性離開職場的主因之一,逐漸進入適婚年齡的她一想到將來某天,自己也會被育兒問題壓得喘不過氣,就覺得很害怕。(延伸閱讀:何為「符合標準」的母愛?韓國電影《成為母親之後》帶你看見不同面向)

從會計專業練就「解決問題」的思維與能力,Audrey 認為與其被動等待問題找上門,不如自己先著手去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未來的自己,她在審慎評估思考後,決定暫離金融職場,試圖在育兒領域尋找創業可能性。
努力縮短認知落差,致力讓托育支援更友善
原有工作生活都在國外的 Audrey 聊到選擇回台投入托育創業的原因,她認真表示一部分是因為喜歡台灣的生活步調,且爸媽也居住在台灣,另一部分的原因是她發現台灣慢慢推動育兒相關政策,親子設施多元發展,整體生活環境對育兒是友善的,但育兒支援相關資訊卻較封閉且混亂,讓爸媽們無所適從。
況且在華人社會也常聽到長輩們灌輸「孩子自己帶或靠家裡長輩幫忙帶」這種刻板觀念,甚至有些女性還會被要求離開職場在家帶小孩。但在台灣雙薪家庭成主流趨勢之下,Audrey 相信多元化育兒支援是無法忽視的「剛性需求」。(延伸閱讀:當了媽不等於失去自我!為了愛小孩,請妳更愛自己)
缺乏育兒實戰經驗的 Audrey 為了更貼近了解爸媽們和保姆的雙方需求,返台後即報名專業保姆培訓課程,除了自己取得專業保姆證照,同時還針對保姆們及新手爸媽們進行長達數個月的深度調查訪談,從數百次訪談中,建立對於各種托育型態、家長需求和擔憂因素、保姆條件等認知。

Audrey 笑說其實創業過程也像育兒一樣,不能靠想像,更無法光憑一己之力就成功,「真的會面臨各種妳想得到或想不到的問題,這時懂得尋求神隊友和向外尋求支援就非常重要」,她的創業理念吸引多位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一同為傳遞正確育兒觀念與托育資訊透明化而努力,一步一腳印發展出「Bananny 托育小幫手」育兒支援平台。
從信任出發,讓育兒成為爸媽們的專屬享受
透過多起虐嬰事件的新聞報導,Audrey 觀察到部分家長易對保姆產生負面聯想和擔憂,她深切理解「信任」才是育兒支援發展的重要基礎,所以「Bananny 托育小幫手」建立一套嚴格審核機制和停權機制對於合法托育人員、機構和家長雙方都更有保障,且平台可直接看到透明化的收費標準,還提供能雙向溝通又不洩露個資的溝通機制,讓爸媽們可以安心選擇托育需求。

Audrey 認為「犧牲自己」不是育兒問題的唯一解答,「女性要學習運用身邊的資源,不要事事都自己扛,要懂得替自己準備喘息或轉換的機會,才不會被壓垮」,例如:不被打擾的好好睡一覺、好好吃頓飯、一段獨處的時間等,這些新手爸媽們的小願望,其實只要善用育兒支援就能達成,無論是短暫的「陪讀哥哥姊姊」托育支援或是長期配合的保姆需求,相信爸媽們都能在 Bananny 找到合適的托育小幫手。
圖片來源:Audrey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