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凌問題一直是人類文明社會中常見的現象。從屢見不顯的校園霸凌、到工作上的職場罷凌,再到「人人皆可為」的網路霸凌,若是歸究原因,始作俑者到底是誰?是人本身的劣根性?或是社會逐漸步入黑暗化的證明?
2019 年第一波冬季日劇《3 年 A 班-從此刻起,大家都是我的人質》,將首度在電視上開播。劇情描述即將畢業的 3 年 A 班同學,突如其來受到班導柊一颯的拘留監禁,藉由自殺的同學景山澪奈事件,教導他們思考做人的本質和道理。
戲劇總會用較為激烈、浮誇的方式來隱喻社會議題,但劇中針對霸凌所提出的見解與思維,其實值得我們不斷地去反覆沉思,反省自己是否曾經也在無意中成為那把「傷人的刀」。
認錯,是最難能可貴的美德

設問自己:「最後一次發自誠心道歉,是多久之前的事了?」走過了叛逆的青少年時期、度過尋找人生方向的大學時光、進入大染缸的職場社會,在面對自我錯誤時,能主動且真誠說出「對不起」的人,又占了多少呢?
劇中,柊一颯要求班上學生找出讓景山澪奈自殺的原因,若無法在時間內解答,就以「殺人」做為處罰。非得等到威脅降臨、恐懼感上升,眾人才肯正視自我的錯誤。也許,這種「醜態」不僅是紕漏高中生的劣習,亦是反諷世人自私、只為自身利益設想的那一面。(延伸閱讀:先懂孩子再來談教養!學習有效的溝通方式,3 大法則教你輕鬆與家中青少年和平共處)
你以為的,終究不是你的以為

我們常常會被情緒綁架,受自我感受控制,說出不適當、甚至是傷人的話。在面對挫折、委屈,人們早已習慣把自己所承受的壞事放大,卻往往忽略了事情的多面向。
正如戲裡面的水越涼音,一直將無法留在游泳隊的遺憾怪罪在教練身上,甚至大言不慚地表示要「毀掉」教練的名聲;然而,教練的苛刻其實只是要讓生病的學生能順理成章放棄游泳,以確保她的安危罷了。可惜的是,多數人多半以自我為中心,所謂的「客觀」往往比想像中還難做到。(延伸閱讀:何謂善?何謂惡?在你認真傾聽他們的內心之前,青少年叛逆有理、獨立無罪!〈上〉)
濫用言論自由,人人都是間接的兇手

劇情的後半段,闡述了景山澪奈因為長期受到不實的批判,面對眾多網友的言語撻伐,漸漸產生恐慌症而走上自我了結之路。
拉回現實,類似的事件在社會中上更是層出不窮。資訊的發展,取代了從前人們維繫感情的書信和電話,任誰都能躲在螢幕後面當個「鍵盤殺手」,看到不喜歡的人、不合意的報導,都可以隨便批評、不負責任地敲出一句句傷人的字眼。也許,短短一分鐘的時間,你爽快地抒發了個人的情緒,那被抨擊的那個人呢?他的心情又該如何宣洩呢?
唯有改變,才能成為「成熟的大人」

「你們一個個都是人渣!只要自己得救了,別人怎樣都無所謂嗎?這種悲哀的想法,來自逃避過去的你,那時的你造就現在的自己。如此幼稚的心態,到底憑什麼畢業?」劇情來到尾聲,柊一颯一針見血又犀利的話語,成為貫穿全劇的主軸,所有學生也都上了寶貴的一課。(延伸閱讀:關愛與指責只有一線之隔!別模糊了人際界限,那會讓愛變了調)
世人皆有陋習,這些壞習慣不僅可能成為未來道路的絆腳石,更有可能在無意中傷害到別人。我們可以努力的,是記取教訓、糾正錯誤觀念,一步步累積成為「成熟大人」的養分。
《3 年 A 班》告訴我們:「每個人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成為殺人武器」,面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我們有責任為自己的言論負責,是非善惡不應該只是表象,而是靈魂間最真切的那份感受!
主圖來源:《3 年 A 班》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