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學編輯室:
「只要我們能對彼此溫柔、對自己誠實,那些難以對人言的脆弱感受,終究也能得到呼應。」── 羽茜〈以下摘錄自《今天雖然很好,但不知道明天會怎樣》一書〉
「得過且過」也是種不錯的關係選項

一段能長久維持的關係,總要經過某些困難後,才會知道彼此是否是對的人。因為在困難中,最容易暴露出彼此性格上的不成熟,或者原本就不適合的地方,進而開始無法隱藏關係本身的脆弱。
而關係中很常出現的是不好不壞,也就是說,雖然不覺得滿意,但又好像還可以將就,原先的浪漫愛情雖受到現實打擊了,但在失望之餘,又覺得好像是「還可以接受」的程度。畢竟人人都像電視劇那樣,一受到打擊就轉投他人懷抱,或者毅然決然切斷關係,相信會有更好的人在別處等待,這樣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是少之又少。
人們期望在關係中尋求互助,即便互助的程度無法達到心中理想狀態,但因為要離開一段關係成本,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的,所以有些人選擇「得過且過」。得過且過也是一種生活方式,雖然聽起來不是很積極,但也有種順其自然的感覺。總之,最重要的是不要在彼此互助的期間,在自己和對方的心中,留下過於深刻的傷痕。〈延伸閱讀:感情經營久了,必將越趨平淡:真正重要的是,能不能讓彼此在平凡中,找到一些新的樂趣〉
永遠當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婚姻或伴侶關係中,說到底,自己對對方而言,或者,對自己而言,其實都是陌生人。那種陌生是注定存在的。陌生不是「壞的」;雖然聽起來很可怕,因為陌生讓人感覺難以捉摸、彷彿自己無論再努力、再用心,也沒辦法完全了解對方。
但陌生並沒有那麼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陌生的存在。換言之就是無知,一種明明不知道、對伴侶不了解,卻覺得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他或她的「傲慢」,而才是真正可怕的。
既然是人,就會有改變的可能,也會有矛盾和不可知的慾望。而「陌生感」會驅使我們持續去認識對方,不會因為相處久了,就停止了想要了解對方的心。所以,關係間最可怕的不是突如其來的陌生感,而是因為相處久了所以忘記了,對方對自己來說,永遠保有那個陌生的部分。
自以為了解對方,所以懶得去詢問或關心,自認為知道對方所有的一切,下一步,就是認為對方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對象,而關係中應有的平等與尊重,有時就是在陌生感消失後,也跟著消失了。〈延伸閱讀:請不要「經營」你們的關係:尋回真愛純粹的本質,讓幸福變得毫不費力〉
你的付出是源於愛?還是渴望被認同?

我們每個人都有被他人認同的渴望,只是原本自信心的高低、對自我價值的看法,決定了對這種認同的依賴程度。有些人為別人做了很多,但因為若不這麼做,換取他人的認同和肯定,就沒有辦法相信別人愛自己,也沒辦法肯定自己在關係中,存在於此的價值。
得不到想要的認同,被肯定的慾望無法滿足,就會不自覺地更努力,使德關係陷入一種,表面和內在其實不一致的負面循環。表面上看來,努力的一方因為付出得到滿足;接受的一方也因位關係中有這樣認真付出的對象而變得輕鬆,但實際上,這段關係的內在真實情況正在耗損,不斷付出的一方,內心其實非常空虛。這種空虛感一定會讓關係變得緊張,對於沒有獲得回應的失望,最終會變成憤怒和傷心而爆發出來。〈延伸閱讀:對戀愛關係感到倦怠又無力:5 個方法帶你梳理內心,重新享受愛情的美好與甜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