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所愛的音樂,女生也能夠勇敢與堅強!從事陶笛音樂推廣教學的陳若儀老師,不但是學生們心中那位「巧妙克服生活中的壓力」的巧克力老師,與朋友合夥經營 10 年的『劍潭樂器』除了銷售吉他、烏克麗麗,更是目前亞洲地區少有的陶笛專賣店。今天邀請巧克力老師和大家分享,她堅持 17 年的陶笛之路。
Q:巧克力老師是什麼時候愛上陶笛?並選擇它作為主要音樂教學項目呢?
A:我非常熱愛音樂,因為過去家中經濟狀況不好,為了幫忙改善經濟問題,所以我並沒有上大學讀音樂,而是靠自己從高中開始半工半讀,一邊養活自己,一邊存錢學音樂,雖然辛苦,我很慶幸生活中能有音樂陪伴。
學過鋼琴、直笛,後來接觸到陶笛就迷上它的音色,十多年前,陶笛在台灣不普及,大部分的人可能連陶笛是什麼都不知道。當時「新北投長老教會」聘請我為小朋友們設計一個暑期團體課程,我心想:現在的小朋友在學校都學過直笛,不如我來教陶笛吧!

第一堂課上課時,小朋友們人手一個沒有音階只能當玩具的未定調陶笛,每個星期只要開始上課,家長必定走光光!因為聲音實在是太可怕了!經過這期陶笛課程,發現自己最喜愛的樂器,竟然很少人知道!於是我下定決心要開始推廣陶笛課程。
Q:在陶笛教學過程中有沒有發生讓妳印象最深刻的事?
A:我從事陶笛教學約第五年的時後,在社區大學遇見一位 60 多歲的學生跟我說:「陳老師妳教學真的很用心也很認真,但應該是妳才剛開始教,再過個兩三年妳就不會有這種熱情了。」至今 17 年的陶笛教學,我心裡常想起這段話,時常鼓勵自己持續以滿滿熱情面對每一位學生,希望透過我的用心可以讓大家愛上陶笛。
Q:持續 17 年的推廣,真的不簡單!在推廣時曾遇到哪些挫折?怎麼克服?
A:走一條沒人走過的路本來就不容易,在推廣的過程中,常遇到三種狀況:
1.對陶笛的認識度低:許多人從小接觸過直笛、中國笛,但較少接觸陶笛,多認為是藝品或玩具,要跟大家溝通這項樂器的專業需要花更多時間,也因此我在 2013 年出版《陶笛完全入門 24 課》,讓擔任陶笛教學的老師及想要自學陶笛的朋友,獲得正確學習陶笛的方法。

2.對於音樂老師的資格質疑:因為我不是音樂系科班出身,且年紀較輕,對於許多家長或社區大學的學生來說,容易先入為主認為我不會教,但幸好在社區大學前兩週可以旁聽,多半旁聽過後就會願意繼續上課啦!
3.樂器好上手,教學內容要升級:陶笛只是樂器,單純學會如何吹奏是很快就能上手,有些人會質疑學幾個月後不就學完了嗎?所以我不斷充實自己,經常更新新歌、用電腦打譜、準備不同樂理內容讓學生持續學習,我最久的一班學生已經跟我學了 12 年囉!

Q:妳現在的陶笛教學對象主要是成人,成人和兒童音樂教育有什麼不一樣呢?
A:早期我也曾在安親班教過小朋友,後來有機會到救國團和社區大學開課,發現學生互動上給予我很大的回饋,讓我感受到原來在成人教育裡能影響得更多,所以後來我漸漸以成人教學課程為主,雖說我是老師的身份,但是教學相長,我也從中學習獲得很多。
Q:專注在陶笛的推廣教學過程中,帶來的最大收穫是什麼?
A:我覺得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還能幫助別人,甚至對他人的生命有影響是最大的收穫,因為我固定每週三在台大兒童醫院義演,跟大小朋友分享音樂,已持續 6 年,現場聆聽的聽眾有許多是病友和家屬,有對母子持續治療 6 年,最後一次他們特別來說這是最後一次來醫院了。

有時會遇到幾個現場聽眾私訊粉絲頁,告訴我原本他已對自己生命不期待,但聽到音樂會覺得有所療癒安慰,我會鼓勵他們多接觸音樂,從音樂中療癒自己、找回自己。對我而言,陶笛推廣已不像是在工作,而是一種讓我樂在其中的生活方式,我非常樂意和更多人分享音樂的美好。
Q:巧克力老師對於未來有哪些想像?
A:我對於一路走來所遇到的人、發生的每件事都很感恩,感謝能遇見我的鋼琴啟蒙魏雨馨老師,有耐心的陳美惠老師和從不否定我的明儀老師,感謝過去的這些歷練,讓我有勇氣去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一切,儘管陶笛推廣或許是條沒人走過的路,但我不會放棄努力開拓。
目前我正在規劃製作自己的專輯,未來也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老師一起推廣陶笛教學,讓更多人感受到陶笛的樂趣與美好。
巧樂團音樂演出-魔女宅急便 / 旅立さ(媽媽的掃帚)
影片來源:陳若儀老師 FB
魔女宅急便
– 雖然有時會不如意,但我很好。
– 雖然有失落的時候,但我喜歡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