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只要會」唸書就好?孩子是否「只要」成績好就好?「只會」讀書得到好成績的孩子,人生一定美好?妳先別急著回答這些問題。
相信每個為人父母的,甚至是將來會為人父母的人都希望孩子能擁有更好的未來,至少是要比父母更好的未來才行。為此,父母對待孩子,總是給予各項資源、提供各種建議、安排各類學習,深怕孩子會輸在起跑點上!
妳可曾思考過,到底是「害怕會輸在起跑點」比較重要?還是「能贏在終點」比較重要?妳看過馬拉松長跑競賽嗎?贏在起跑點的人,真的就一定是最後終點時看到的贏家嗎?
別天真了!打開電視看看許多社會新聞,有多少是贏在起跑點的「人生勝利組」,卻在人生長跑的路上,中途出局了。因為他們的父母教給孩子的居然「只有唸書」和「只要獲得好成績」而已,這些父母不知道「要從小學會生活,才能選擇如何生活!」
親子教養暢銷作家沈佳慧,透過《沒有邊界的教室》這本書,分享她身處德國時看到的獨特教養觀點,如「留級並不可恥,只是為了讓孩子學習更紮實」、「讀書不是唯一選擇,每個人都能選擇自己的路」、「玩就是德國小學生的主修」等顛覆許多東方父母想法、值得讓人深深省思的德式教育觀點。

書中多次提到學校教育固然重要,但真正影響孩子成長發展的絕對是「家庭教育」佔絕大多數。教養、教養,父母不該只有養孩子而忽略教孩子,無論妳的孩子第幾名,生活能力才是真正跟著他一輩子的,因為書本以外的人生,才是每個人必修一輩子的課題。
為何西方教育總鼓勵每個孩子從小就培養「說故事的能力」,因為表達意見、討論溝通能讓人獲得更多知識與機會,而「沈默一定是金」?在競爭國際化的世界裡,沈默,往往只會讓人錯失許多機會,事實是,唯有獲得更多機會才有更多成就未來的可能。
若妳認同「適者生存」,就放手讓孩子學習適應生活會有種種變化和挑戰吧!因為適應力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父母想教養出贏得全球競爭力的孩子,就得自己先學習拋開對「考試」、「課本」的想像,學習德國父母讓孩子可以「玩」出更美好的未來!因為不該把孩子的潛力被關在課本、評量裡,沒有邊界的學習才能為妳的孩子開創贏在未來的契機!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延伸閱讀:世大運「最有印象外國選手」教會我的事!
延伸閱讀:婚姻能靠忍耐?我如何忍住不踹孩子的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