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親近大自然有那麼多好處!提升全家幸福感,就從小小孩的自然課開始

寶寶自出生以來,便會接收到環境(如溫度、氣味、聲音)所帶來的刺激,在滿周歲學會走路後,因視野及活動範圍的擴大,所接收到的刺激源更多,透過不斷的五感刺激,漸漸熟悉與認識四周的環境,進而體認到奇妙的大千世界。

在這個探索世界的過程,小小孩所依賴的便是自己的觀察力。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3~6 歲是幼童形成感官的黃金期,而感官形成與智力發展有很大的關聯因此,鼓勵孩子多觀察,不僅有助日後累積知識,還可以促使其保有好奇心,對生活更有感,繼續探索新奇事物🧐。

另外,國外有多項研究指出,愈常接近大自然,對身心健康的助益愈多(如減少引發過敏、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紓解疲勞感、恢復元氣),而且幸福感愈高喔!

family playing outdoor
全家常到戶外踏青,接近大自然,不僅有助家人健康,家庭幸福感也會增加

圖片來源:vimeo@William H. Wallace II

綜觀這些優點,家有小小孩的父母,更應該多帶著孩子到戶外去。然而,要親近大自然,不見得得開車🚙,跑到大老遠的深山或溪谷,其實住家陽台、頂樓、學校、公園、人行步道、近郊的景觀步道等,就是探索大自然花草、動植物的好場所。以下提供幾個適合爸媽帶著 2~6 歲幼童到大自然找樂子的活動。

1.觀察植物

(1)早晨起床梳洗後,請孩子到陽台幫忙澆水,觀察植物澆水前後的差別。

(2)如果家中陽台有種植香草植物,可以讓孩子用鼻子聞聞每一盆的香氣(或用手觸及搓揉後再聞),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味道;如果孩子有不錯的口語表達能力(4 歲以上),可以請孩子形容一下味道。

(3)在田野間摘取幾朵野花,帶回家插花裝飾,並觀察花開花謝的時間。

(4)赤腳在草地上行走,用雙腳去感受小草(甚至是泥土)的觸感,並觀察小草的根莖。

Pixabay_Pezibear-pick-flowers
帶孩子到田野間採集小花,不僅可以聞到野花野草的氣息,採集到的小花還可以帶回家裝妝點居家環境

圖片來源:Pixabay@Pezibear

2.觀察太陽及白雲的變化

(1)挑選早上、中午及下午各一個時段(如 9 AM、12 PM及3 PM),帶孩子到頂樓觀察太陽的位置變化,同時讓孩子感受溫度的變化。

(2)觀察白雲的形狀,找找看有沒有形狀特別的雲朵。也可以注意風向,觀察白雲是怎麼飄移的。

3.尋找及觀察小動物的的習性

(1)到公園尋找是否有小鳥、鴿子、松鼠出沒的痕跡。如觀察泥土地上有沒有小動物的腳印。

(2)在公園尋找是否有鳥巢。如果有,就觀察鳥巢使用哪些材料築成。

(3)如果看到有人在餵食小動物時,觀察牠們進食的方式。

IMG_20161203_222815
第一次近距離接近小動物,小人兒通常都會目不轉睛地仔細觀察

4.尋找昆蟲的蹤跡

(1)到學校或公園玩時,可以翻開落葉,或者注意花草四周,觀察有沒有昆蟲在爬行,或者蝴蝶在採蜜。

(2)靠近樹木,觀察樹幹上有沒有爬行中的昆蟲(如甲蟲)。也可以注意昆蟲是否有搬運東西。

wild insects
瓢蟲及螳螂是小朋友在戶外常可發現的小昆蟲

圖片來源:strongertogether.coopWikimedia

5.觀察四季變化

(1)在人行步道上散步時,觀察行道樹的葉子顏色,並注意是否有結果。

(2)觀察落葉的顏色。

(3)記錄太陽下山的時間。

擁抱大自然,對成人和小孩都有很大助益。做父母的,應該做好陪伴與輔佐的角色,在沒有安全隱憂下,放手讓孩子去接觸大自然,千萬別為了怕孩弄髒衣服、被蚊蟲叮咬,就大聲嚇阻。

延伸閱讀:孩子,爸媽陪你成長! 職業婦女、三寶媽的教養之道

延伸閱讀:在沒有邊界的教室,看見孩子能擁有更好的未來!

chiayilu

著迷於文字無窮的力量,喜愛閱讀與文字寫作,樂於穿梭在字裡行間,傳遞知識與注入暖流。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