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 屆奧斯卡獎得獎名單公布,安東尼 · 霍普金斯以出演《父親》一片,獲得繼《沉默的羔羊》後的第二座小金人,從優雅狡詐的人魔到多慮徬徨的失智父親,已至耄耋之年的安東尼,以 83 歲的高齡成為史上最年長的奧斯卡獎得主。本文所主寫的電影《父親》,在該屆奧斯卡《游牧人生》的亮眼掃獎中,亦奪得了「最佳男主角」與「最佳改編劇本」二項大獎,可稱是實至名歸。
2021 年發行的英國電影《父親》,講述罹患失智症的父親安東尼,在認知與記憶的交錯中,逐漸無法明白生活周遭的真假虛實,進而使自己變得焦躁、易猜忌他人;同時,這樣的情況不僅困擾著年事已高的安東尼,更為難著照護他的女兒與無數個被趕走的看護。電影以錯綜複雜的敘事方法,呈現患者心理的混沌,以簡潔、輕快的節奏,攪勻憂鬱滯悶的基調,使觀眾得以不同的角度體會失智症患者的徬徨、無助。
認知障礙下的情節混亂,切身感受失智症的徬徨。

影史中,講述老後生活的家庭電影不在少數,其中又以罹患失智症的患者最為苦惱,如《我變笨了,請多多指教》、《爺爺的死亡排練》,甚至家喻戶曉的新加坡喜劇片《錢不夠用 2》,都有對老年癡呆的現象有著深入的刻畫。然而,《父親》一片有別於前述種種,劇本不將觀眾置於全知的第三人,而是把安東尼眼中的世界,藉由複數演員於混亂的時間線,將觀眾一同帶入安東尼作呈現。〈延伸閱讀:年度催淚國片《親愛的房客》:「一樣是全心全意地去愛,需要分正常和不正常嗎?」〉
承前所述,當一個熟悉的名字、關係,卻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身形與樣貌,加上前一個鏡頭還是早晨,不料隨即便是傍晚近晚餐時分,無法以正常邏輯解釋的荒謬換得影廳中隱約的疑惑聲,電影以複雜難懂的方式,呈現失智症患者切身經歷的認知障礙,觀片重點不在於分析與推理故事的真相,而是在感受患者的無助。此外,本片中國譯名《困在時間裡的父親》,簡扼直白地述出安東尼的困境。
真正令人恐懼的,是生命逐漸殞落的過程。

電影中的安東尼,對於女兒找來的看護及女兒總是百般刁難,因為患病使其出現認知上的障礙,誤以為身邊的人是為了謀取財產而虛情假意。直至尾聲,安東尼依稀理解自己早已被送入安養院,手足無措的當下突然懷念起自己的母親,無法接受被家人獨留在英國的他,終於壓抑不住崩潰的情緒,然而此時身邊卻只剩下安養院的看護可以哭訴。〈延伸閱讀:用勇敢與浪漫記錄人生。《愛的萬物論》:不論現實生活有多困難,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對於失智症患者的長照問題,存在於各先進國家的許多家庭中,其對於國家健保體系的消耗,或是患者家屬造成的壓力,長期下來衍伸出件件家庭悲劇。死亡是對於生命最為駭人的消息,但真正令人恐懼的,是在生命逐漸殞落的過程中,無法掌握逐漸失去的自我,在凋零的過程嚐盡不曾體會的孤獨,且意識到在這樣的困境中只有死亡才能解脫。
《父親》運用複雜的情景交錯,堆疊出照護關係中雙方的煎熬,使沉浸於其中而動容的觀眾,能對於長照有著不同的認知,全片予人的不寒而慄,不是出於情節的悲慟,而是它的過份真實。〈延伸閱讀:英式浪漫的溫情喜劇。《真愛每一天》:「竭盡所能地把握生活,享受非凡人生的平凡生活。」〉
主圖來源:《父親》電影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