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蘭經營法蘭的找找私廚的史玲瑜(法蘭),曾是管理 300 名員工的企業營運長,卻在 39 歲時離開熟悉的工作,選擇從心開始去實現成為廚師的夢想。有如此大的轉變,一切都為了圓夢,法蘭和大家分享她的心路歷程。
Q:法蘭為何會選擇從企業營運長變身大廚?
A:生活的變動總會影響人們的選擇,大學時,我的第一志願是觀光系,原計劃畢業後去瑞士讀旅館管理,但畢業前夕父親因病過世,所以我就放棄計劃開始工作,因緣際會進入廣告公司,做了十幾年的廣告人,工作地點也從台北轉移到大陸,後來成為網站營運長,管理三百多名員工,生活非常忙碌。
在 39 歲時,因為想把小孩送回台灣讀書,所以我開始思考回到台灣後,想要的生活是什麼?也想過要不要重回廣告行銷圈,考慮後我決定去實現年輕時候的夢想,做廚師!

Q:這真是很大的轉變,妳為了成為廚師做了怎樣的努力?遇到哪些挫折?
A:要去學自己不擅長的東西就得彎下腰啊!畢竟專業廚師相較於在家做菜,在速度、專業度、體力上都有很大的差別,所以我選擇去法國米其林三星「博古斯」為世博會在上海開設的餐廳做廚師學生,也就是交學費的學徒,每天都必須跟一般廚師一樣從早上八點半工作到晚上八點半,每週只有三天在下午和chef有一對一的課程。
相較於之前的工作,最大的差異與挫折在於:
1. 收入大幅度銳減:基層廚師薪水很低,和過去工作收入兩者相比差了十幾二十倍。
2. 天天震撼教育:在廚房天天被罵,而且我們除了「Qui,chef!」什麼都不能說,有時被罵到很想鑽到地底下。
3. 體力消耗超驚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真的對邁入中年的我來說,很有挑戰,每晚都體力耗盡累倒昏睡。
廚師是非常高強度的工作狀態,速度、專業、品質都要兼顧,我基本每天都要削上百個馬鈴薯,煮數十個水波蛋,輪站海鮮檯時,整整快十二個小時都在處理魚鮮,忙起來連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真的也曾累到哭出來,燙傷、刀傷、酸痛根本是家常便飯,但我還是堅持不放棄,因為這是我的選擇,我真的很喜歡料理,就算面對困難挫折時,也要告訴自己莫忘初衷。
Q:當妳經營私廚後,如何度過挑戰?又有什麼收穫?
A:印象蠻深刻的是在初期,不清楚原來有淡旺季的差異,剛開始親朋好友支持捧場,半年後第一次遇到淡季,有兩週幾乎沒有客人,那時很焦慮,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做菜真的這麼難吃!
後來我利用淡季去想新菜單,去做些之前沒時間做的事,像是上課精進廚藝、考品油師和品酒師的執照,也服務好每一個來吃飯的客人,慢慢等待淡季過去。
我經營私廚已經兩年半了,以法義式料理為主,也會融入中式技法,讓很多人對創意料理有了新的看法,我透過料理認識了很多朋友,現在為分享更多友善自然農法的食材而搬到宜蘭,客人也繼續訂位支持,這點讓我特別感動。能在料理中持續修行,然後締結善緣,對我來說,是最愉快的事。

Q:誰是對妳影響最深的人?
A:我父親對於我做事的態度有很大的影響,他曾說:「做什麼都可以,什麼職業都令人尊敬,但妳必須要成為好手!」而他也非常盡責與拼命,在因罹患腦癌而要去住院前,還到學校完成監考工作。
所以我做事也要求自己盡全力,為了對得起自己的選擇,那是尊嚴和自我價值實現的問題。別人怎麼想不重要,自己是不是過得去比較重要,要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

Q:法蘭做過最勇敢的一件事是什麼?
A:對我而言做過最勇敢的事是一個人到西藏和尼泊爾旅行,雖然那時身體有嚴重的高原反應,但因為獨自在外地,所以可以靜下來面對難受,面對病痛,面對危險,面對未知,以及所有陌生人給予妳的善良。那個旅行教導我,不要著急,慢慢來,學習打開心胸去接受他人的善意。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活得像泰戈爾《飛鳥集》的詩句「生似夏花絢麗,死若秋葉靜謐。」盡力讓自己活得精彩和不懊悔,然後安靜悠然的瀟灑離開。
延伸閱讀:立志成為地表最強米蟲?她燃燒主婦魂只為分享做菜可以很簡單!
延伸閱讀:私廚女王 Irene:做菜跟做人一樣,放輕鬆才能找到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