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有的人會說先有雞,有的人會說先有蛋,若拿這個問題問「田庄好蛋」創辦人洪曼綺,她可能會說:「雞和蛋在田庄都有!而且還多了一份快樂」。這一位從大眾傳播系畢業的女生,為什麼會選擇返鄉與父親在健安畜牧場聯手養雞?不但踏上創業路成立「田庄好蛋」品牌,甚至成為 2018 百大青農!今天邀請曼綺和大家分享她從田庄找到的幸福感。
Q:念大傳系和養雞賣蛋,看似兩條平行線,是什麼緣份牽起曼綺返鄉投入養雞領域?
A:畢業於大傳系的我,先後做了美編人員、網路行銷專員和西點學徒,而我會選擇返鄉,最初是因為有興趣想做西點烘焙,打算從最基礎的學徒做起,然而離家生活的經濟壓力也不小,就想回到家鄉附近的烘焙坊學習,於是決定返家開始西點學徒生涯。

從做西點跨行到養雞,是受到爸爸的影響,一來是我從小就看著爸媽養雞,自然我對養雞不陌生,以前也常當小雜工幫忙,二來是因為我返家後,有機會跟著爸爸一起去上畜產相關課程,那時才真正對養雞有更多了解,也被爸爸的旺盛求知慾影響,覺得認真的爸爸好帥啊!心裡默默決定要和爸爸看齊,慢慢踏上成為雞農之路。
Q:雖說從小幫忙養雞,但跟全職雞農要承擔的責任很不同,曼綺為了成為專業雞農,做了哪些努力或心態的調整?後來為什麼會創立「田庄好蛋」品牌?
A:我認為踏入養雞領域最重要的就是「不怕雞」,其次是不怕辛苦、不計較休假,因為雞是活的動物,雞農不可能像一般上班族週休二日,每天都要做餵食清掃等許多事務,還要時時注意健康狀態,儘管常常做到滿頭大汗、累到癱了,但看見健康快樂的雞隻就會很甘願、很開心。

後來會成立「田庄好蛋」是起因想把過去父親做的 B2B 養雞事業,轉成 B2C的型態,一般 B2B 的養雞是指養「中雞」(75-90日齡的雞),中雞的專業技術包含替母雞的健康打基礎、做疫苗,最後銷售給同業 (蛋雞場)。雞隻生長時間有所限定,也易面臨同業採購砍價且被取代性高,而我們對於飼養能力有信心,認為飼養放牧雞蛋是有需求的,更能走出一條有特色的路,所以就決定轉型。
Q:轉型成 B2C 很不簡單,曼綺和我們聊聊「田庄好蛋」與一般雞蛋有什麼特別不同之處?
A:田庄好蛋是快樂的牧雞所生的雞蛋,然而做到這一切並不容易,得先降低飼養密度,才能降低疾病傳染風險,更需細心不怕麻煩照料雞隻,每天都必須摸上千百顆雞蛋的我一直深信「快樂的母雞,生健康的好蛋」,所以我們牧場與自然共生共榮,雞隻都能到自然環境裡自由覓食,從大自然中攝取補充豐富多元的營養,而且每隻雞都能展現天性自由抓扒、運動飛跳,所以每顆飼養放牧雞蛋都是擁有豐富蛋白質的健康好蛋。

Q:在這份事業裡,曼綺曾遇過什麼難忘的挫折難關?又是如何跨越克服?
A:雖然雞蛋是一種民生必需品,難免遇到同業削價競爭,我認為只要產品是優質的,就慢慢會得到消費者肯定與支持。但就算是送檢合格的好蛋,遇上食安風暴之際,也曾出現「蛋蛋危機」,食安問題讓消費者選擇「暫時不吃蛋、不買蛋」,畢竟雞蛋是生鮮品,儲放時間短,所以每天看著訂單量減少、囤蛋壓力很大,還好有老顧客的支持信任,讓我們順利度過連續幾次的雞蛋食安風暴。我也真心覺得要更重視品質,才是能長期經營和免於食安危機的不二法門。

Q:經營「田庄好蛋」哪方面讓妳最有成就感?哪件事讓妳印象最深刻?
A:我最有成就感的就是越來越多人認識田庄好蛋的好,越來越多人吃到田庄好蛋的營養,曾有位開火鍋店的客戶告訴我說,他的客人知道他用的是田庄好蛋,都想直接跟他買蛋。聽到這件事真的超開心!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 2016 年遇到兩個強颱,那時風大到把雞舍屋頂連掀了兩次,母雞和墊料都淋濕了,但我們必須第一時間處理才不會讓雞隻生病。我就和哥哥在清晨風還很大時,爬上屋頂蓋帆布防止雨水滲漏進來,那次是真的有驚無險、令人難忘!

Q:恭喜曼綺能獲選 2018 百大青農的肯定,未來對於「田庄好蛋」有什麼目標期許或計畫?
A:回首一路以來努力經營「田庄好蛋」的過程,我真的很感謝一直在我身邊的家人們,有他們和我一起努力,才能成就「田庄好蛋」,能獲選百大青農的輔導資格很開心,非常感謝評委對於我這三年來努力的肯定,讓我有更進步的機會。

未來期許自己能在雞隻飼養管理、疾病預防等方面更精進,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好的食物帶來好的影響,也希望能成功研發出大家喜愛的雞蛋加工品,讓大家吃到更豐富多變的「田庄好蛋」。
照片提供:健安畜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