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旅かえる)是最近在中國爆紅的日本手遊;近日又一路紅到台灣,不少人都跟著這股放養蛙兒的風潮,也下載遊戲在臉書上曬起自己的蛙兒。這個遊戲到底有什麼好玩之處?跟早年的療癒系遊戲有何不同,讓那麼多人甘願「跳入蛙坑」?就讓我們一邊回顧那些曾經風靡一時的療癒系遊戲,一邊探究引起熱潮的原因吧!
1. 旅行青蛙
旅行青蛙是由日本 Hit-Point 公司所開發的一款「放養類」遊戲。玩法很簡單,玩家一開始先設定自己飼養的青蛙名字,之後再收割「三葉草」(遊戲中的貨幣),幫自己愛出門去探險的蛙兒買吃的或道具,再幫牠打包行李就行了;接著玩家要做的事,也只是「獨守空閨」,等著蛙兒寄張旅行明信片或帶著伴手禮回來。

圖片來源:Google Play
玩法如此簡單,缺乏挑戰性,甚至有枯燥乏味,為何還會吸引起上千萬人下載來玩呢?根據心理師的分析,主要原因有 3 點:
- 悠哉、隨性的玩法:不用你爭我奪,玩家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調,決定要買什麼便當、道具或護身符給自己的寵物蛙,而蛙兒也會據此表現出不同的反應。
- 簡化及人給予安全依附的關係:在現實生活中,人際關係是很複雜的。每個人都需要建立穩定的關係,並從中獲得歸屬感以及感受到被愛;但是在渴望獲得這些的同時,其實多數人是既期待又害怕受到傷害。
不過,跟寵物蛙的關係就不同了。愛出門玩的蛙兒,雖然牠去哪裡旅行、要玩多久,不是飼主能決定的,但是最終都會回到家來。這種不會受傷、如此安全的依附關係是人人都渴望擁有的。 - 寄託自由的理想生活:蛙兒可以說走就走,想去哪旅行就去哪,沒有經濟上的負擔,這種無憂無慮的生活方式是大家所嚮往的。換言之,寵物蛙可以代替飼主去完成那些在現實生活中難以做到的事情。
2. 精靈寶可夢 GO
精靈寶可夢 Go(Pokemon GO)是 2016 年引發全球熱潮的擴增實境手遊。它是由發行商精靈寶可夢(Pokemon)公司、任天堂(Nintendo)及 Niantic 共同開發的遊戲。發想自卡通《神奇寶貝》(原譯名)的此款遊戲,結合行動裝置定位技術和擴增實境的體驗,讓玩家到戶外探索環境時,可捕獲和訓練野生的精靈寶可夢,並在道館對戰,以贏得勝利拿下道館。

圖片來源:Pokemon GO 官網
此遊戲大為風行之時,滿街(尤其是抓寶聖地)都可看到低頭族在抓寶。贏得人心的原因不外乎是新鮮感以及引發懷舊情懷。新奇的擴增實境技術,一改電玩手遊的靜態玩法,不是宅在家而是能走出戶外、曬太陽,甚至與其他玩家互動,一起拿下道館。
而懷舊感則是觸發一些玩家參與此遊戲的主因。想起學生時代固定收看卡通,有了手遊版而且自己可以化身為精靈寶可夢的訓練師,一圓年幼時的天真夢想。
3. 憤怒鳥
憤怒鳥(Angry Birds)是由一家名為 Rovio 的芬蘭遊戲商在 2009 年所開發推出的一款益智手機遊戲。玩家在遊戲中可以用彈弓發射沒有翅膀的小鳥,攻擊小豬和建築物。

圖片來源:softonic
此遊戲一推出即在全球掀起一股熱潮,多達上億玩家參與,甚至還推出電腦版,也有以此遊戲改編而成的電影、主題樂園。為了吸引玩家持續參與遊戲,Rovio 公司非常重視玩家與遊戲間的關係,而且不斷更新關卡與佈景設計,推出變化版,讓玩家一直嘗鮮,自然就離不開憤怒鳥的懷抱。
4. 開心農場
還記得嗎?開心農場(Happy Farm)是曾經在 Facebook 上紅極一時的互動式網頁遊戲。該遊戲由 Zynga 公司開發,在 2008 年 11 月推出後便吸引大批的臉書用戶開起自己的虛擬農場;甚至網友為了要玩此遊戲,也開始註冊申請臉書的帳號。
以經營農場為主要的玩法,除了可以選擇要栽種的蔬菜、水果外,也可以飼養狗、雞、牛、羊、豬等,另外,還要澆水灌溉、抓菜蟲,才能收成。最好玩也最有趣的地方,是玩家可以到朋友的農場去偷菜(當然也可以好心地幫忙灌溉、抓蟲)。有些玩家為了要防範自己農場的農作物被拔光,還會養狗驅趕。

圖片來源:今日新聞
這個遊戲自推出以來,累積了上千萬的玩家,甚至有人著迷到設鬧鐘,半夜起床澆水或偷菜。之所以盛行的原因,就在於提供了 2 種樂趣—農耕樂趣、冒險偷菜樂趣,以及有栽就有收的體驗,彌補了在現實生活中,「付出不代表就有收穫」的缺憾。
5. 電子雞
電子雞是 90 年代超紅的掌上型遊戲機,由日本的萬代公司推出;第一代電子雞於 1997 年在全球開始銷售。2017 年電子雞滿 20 週年,廠商還推出第二代復刻版的電子雞。

對六年級後段班以及七年級生來說,電子雞是大家童年的回憶。就像飼養真正的寵物一樣,玩家們必須餵食自己的寵物雞、清理便便,以及陪它玩遊戲。這款電子遊戲機會在小朋友圈竄紅的原因,其實就是它代替了真正的寵物,陪伴「飼主玩家」,給予慰藉,但又不用像養狗貓一樣那麼麻煩,很適合家中環境不允許,以及被父母禁止飼養小動物的孩童。
以上這些療癒遊戲是不是讓妳勾起了一些回憶呢?其實無論是偷菜農、蛙蛙的主人,還是路邊抓寶的訓練師,這些遊戲在讓人打發時間的同時,在無形之中已成為一種「社會共同記憶」,也藉由網路社群的分享及參與討論話題,讓人找到個人的「社會認同」價值。雖然不知道這一波養蛙風潮還會持續多久,但從每個階段觀察現代人的心理狀態及轉變,也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事!
延伸閱讀:就是要融化妳的少女心!超療癒「卡通主題餐廳」大集合
延伸閱讀:最小年僅 12 歲!這 5 位網路超人氣插畫家療癒百萬粉絲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