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XX 醫學研究發現,喝紅酒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吃胡蘿蔔可以預防近視」,網路上五花八門的飲食資訊,似乎看起來頗有道理,然而這些錯誤的營養觀可能會害了你!
特別是在網路資訊氾濫的時代,許多人總對網路上流傳的養生保健資訊深信不疑,往往未經查證就立刻轉傳分享以訛傳訛。因此有旅美的權威營養專家,決定要打破現代人錯誤的飲食迷思,從五大營養素著手,建立正確的日常健康飲食觀念。
下面破解五大迷思:
1.不是所有澱粉都會發胖!
因為澱粉是多醣的一種,是否導致肥胖,要依據醣類構造,以及對血糖的起伏而定。依據血糖上升快慢,可將食物分類成高、中、低等不同程度的升糖指數。
低升糖指數食物如:帶皮馬鈴薯、地瓜、糙米、全麥,因為未經加工,是可以多攝取的天然食物;而高升糖指數食物如:麵包、白麵條、白米飯,則是精製後的澱粉,會讓醣類容易吸收,轉化成脂肪堆積,因此建議適量攝取即可。
2.不是褐色麵包就是全麥做的!
很多人應該都會有「褐色的麵包應該就是全麥」的錯覺,但營養專家白小良提醒,市售的全麥或全穀產品,可能添加焦糖色素,或是用反式脂肪、氫化油、糖等來改善口感。
至於如何判斷何者為真正的「全穀產品」呢?她在書中點出兩個關鍵:
♦ 用眼觀察,看產品所含穀粒以及粗糙程度
♦ 用手秤,全穀麵包一定會有相當重量,不可能輕、鬆、軟、彈

3.嬰兒不要吃蜂蜜!
書中除了提到「適量」攝取蜂蜜才不會變胖之外,也建議不要給一歲以下嬰兒食用蜂蜜。因為蜂蜜中的細菌孢子難以完全去除,雖然對一歲以上兒童和成年人不會造成傷害,但 12 個月以下的幼兒腸道尚未成熟,肉毒桿菌毒素可能會導致中毒,會出現包括便秘、哭聲微弱、肌肉無力等症狀。

4.吃豬腳、白木耳對增加膠原蛋白有限!
白小良指出,人體可以自然合成膠原蛋白,來自食物的膠原蛋白,並不能有效增生為人體內的膠原蛋白。如果想要減緩膠原蛋白的流失,除了飲食均衡外,可以適量攝取蛋白質和衛生素C,以減少破壞膠原蛋白構造的「自由基」形成。
5.水果飯前飯後吃都可以!
這一點小編自己也是恍然大悟,因為我們都認知水果要「空腹」吃才比較好吸收,但其實水果所含的維生素分為脂溶性或水溶性,脂溶性的水果只要在用餐兩小時內食用,都能讓維生素隨著油脂被加以吸收;而水溶性因本身水果含水,任何時候都能吃。

對於上述這些觀念,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營養知識,如果還想要知道更多,《別讓錯誤的營養觀害了你:旅美權威營養專家,破除 58 個常見飲食迷思》這本由多位營養、醫學界一致認可的書,絕對會是讓妳閱讀後豁然開朗的健康寶典!
延伸閱讀:生酮減肥法?當心無法享受美食又丟了健康
延伸閱讀:拒當這「腫」女孩,妳更該學會這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