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歲幼兒的滑步車該怎麼選?妳一定要知道的 7 大原則

騎乘滑步車(push bike)是近幾年在幼兒界相當熱門的戶外運動。滑步車源自於德國,有助於訓練 2~5 歲幼兒的平衡感,在歐美家庭相當普及。國內大多習慣讓孩子騎乘裝有輔助輪的腳踏車,以訓練其學會騎腳踏車,不過由於騎乘滑步車可較早掌握維持中線的平衡技巧,所以,購買滑步車的家庭正逐漸成長。

push bike is a popular outdoor exercise for young children
騎乘滑步車有助於訓練幼兒的平衡感,近年在幼兒界成為相當熱門的戶外運動(圖片來源:台灣好新聞)

圖片來源:台灣好新聞

如果家長有計劃為家中的小人兒添購滑步車,一定會發現市售的滑步車售價差異頗大,從 1,000 大洋有找,到上萬元的車款都有。每家廠商所推出的車款各有特色,但在看了或聽了產品介紹,仍舊難以拿定主意該買哪一家。本文將為有這方面困擾的爸媽解惑,提出 7 大實用的選購原則。

1.車體重量輕巧為宜

原則上,滑步車愈輕巧,孩子會比較好操控。而車體重量與本身的材質有關;市售的車款中,除了鋁合金材質外,還有強化塑料以及木頭等 3 種。一般而言,車體材質愈輕,售價愈高。

push bikes
鋁合金、強化塑料以及木頭是市售滑步車主要使用的材質【圖片來源:捷安特(Giant)、普派(PopBike)、德國愛傑卡(Hape)】

2.充氣輪胎材質較佳

輪胎材質會影響到騎乘的安全。目前滑步車所使用的輪胎種類有 2 種:充氣車胎及 EVA 發泡實心車胎(即胎體中空,但填入 EVA 發泡材料);充氣車胎的避震及防滑效果較好,而 EVA 發泡實心車胎不耐磨,車紋一旦被磨淺,便容易打滑。

3.跨點及坐墊高度要低

對於月齡偏小、身高小巧(不及 85 公分)的騎乘者來說,跨點及座椅低的滑步車,比較不會有跨越的障礙;因為方便跨坐,也有助於小人兒學會自行上下車。因此,低跨點(如近弧線 S 型)及低座椅的車型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4.坐墊與把手間的距離要符合人體工學

如果坐墊與手把間的距離設計不良,不符合人體工學,乘坐時的上半身姿勢極不自然,雙手得施力來 hold 住特別的姿勢,那就不是幼兒理想的滑步車。所以,在為孩子選購滑步車時,最好要讓孩子實際試騎。

pixnet_pushbike01
滑步車的坐墊與手把間距會影響到騎乘者的舒適感,選購前,最好要讓孩子實際試騎【圖片來源:PushBike歡樂分享】

5.把手可 360 度旋轉較安全

根據國外廠商多年來調查發現,把手可以360 度旋轉,在孩子騎乘時不小心滑倒,比較不會造成胸口挫傷(胸部撞擊到任一側的把手)。所以,把手可 360 度旋轉的滑步車,安全性反而較高。

6.煞車不是絕對需要的功能

滑步車究竟需不需要配有煞車功能?兩方觀點各有其支持者。如果回歸到騎乘滑步車是訓練孩子的平衡感,輔助日後易於學會騎腳踏車的出發點,其實就會認同滑步車是過度時期的訓練器材;當孩子非常熟練如何騎乘及操控滑步車後,只要再學習如何踩踏板來協調控制車子前進,很容易就能學會騎腳踏車了。對於手腳靈活、平衡感很好的幼童來說,快則 3~4 歲學會騎腳踏車,但要到煞車控制得宜的年紀,可能還要再長一點(約 5~6 歳)。

雖然說父母可以多花心思,教會孩子怎麼操控煞車,但是教導其騎乘時該注意什麼(如路況、交通規則),以及養成穿戴護具的習慣,反而更為重要。

7.價格不是關鍵

正如前言所提的,滑步車的價位落差很大,並不是高價的滑步車就是最好的。新手爸媽可別被銷售員灌迷湯,一時衝動就花大錢買下去了!

只要掌握好上述 7 大挑選幼兒滑步車的原則,相信就可以為小人兒挑到最合適的車款。讓小小孩有台安全穩固,可順應身高調整坐墊高低的滑步車,才能有助於訓練騎乘時的中線平衡技巧。

延伸閱讀:雨天不發霉!親子同樂的五個台北室內好去處

延伸閱讀:陽光 X 樹蔭 X 綠地,全台 10 處夏日野餐聖地大集合!

chiayilu

著迷於文字無窮的力量,喜愛閱讀與文字寫作,樂於穿梭在字裡行間,傳遞知識與注入暖流。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