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孩子不愛學習嗎?每天都像隻「趴趴熊」嗎?想要激起學習的欲望,該怎麼做才好呢?
英國創意、文化與教育中心(Creativity Culture and Education,簡稱 CCE)的執行長彼得.寇拉(Peter Collard),在接受《親子天下》的專訪中曾提到,要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有 3 大關鍵要素,即參與和主導學習的過程(engage)、發現學習的樂趣(interest),以及建立學習的自信(confidence)。只要能做到這 3 大要素,自然就能讓孩子產生源源不絕的學習動力。

圖片來源:Pxhere及East Idaho News
爸媽可以試試這一招:先從孩子感興趣的科目下手,利用上班族常用的「蛛網圖」(又稱心智圖,mind map),自主發想相關的主題(或題材),如此一來,便能讓孩子主導學習過程,在好奇心驅使的狀態下,開始鑽研這些主題;一旦對主題累積了相當的了解,爸媽可以充當好奇寶寶來發問🤔,讓孩子像小老師般的解說。
在發問過程中,爸媽可以視狀況,主動提一些有趣的問題,哪怕是天外飛來一筆,孩子被問到發愣都沒關係,因為這都會刺激孩子去思考。做父母的,只要陪著孩子一起去找答案,引導他怎麼運用手邊的資源(不管是現有的書籍,還是上網、上圖書館、請教專家等),以及如何思考及分析,千萬不要直接給答案;很多時候答案不只一個,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在孩子找到答案後,給予適當的鼓勵,孩子的成就感便會油然而生;此時,不但可以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連學習的自信也同時被建立起來。既然這 3 個關鍵要素都達到了,孩子的學習動力被引爆,爸媽便可翹腳捻鬍鬚,放下心裡的大石頭!😉😃😄

圖片來源:經理人(Manager Today)
為了讓爸媽更容易了解實際的做法,以下就以學英語,增加單字量為例,來做說明。
假設孩子對英語無感,但是很喜歡交通工具。此時可以假藉玩遊戲的名義,請孩子動動腦,提到大眾運輸工具,會聯想到哪些東西。用白紙將孩子想到的東西一一寫下,畫成一張蛛網圖,即核心議題為「大眾運輸工具」,向外發散的每個支節就是次要主題,如「公車」「汽車」「摩托車」「火車」「捷運」「高鐵」等。

接著,可以向孩子提問:「知不知道這些交通工具該怎麼用英文說」,孩子可能略知幾個對應的英文字彙,剩下不知道的部分,爸媽可以陪孩子一起查字典,找出還不知道怎麼說的英文。寫下所有對應的單字後,再與孩子一起練習怎麼說,甚至可以用這些單字來造完整的英文句子,如「How do you go to school?」「I go to school by bus.」。與孩子外出時,可以馬上融入生活情境,溫習各個單字,也可以再擴充新的單字。
這樣的引導學習方式,是不是很有趣呢?比起傳統呆板的教學,孩子肯定喜歡這種活潑有趣,又能主導學習過程的方式。如果你的孩子對學習無感,快來依樣畫葫蘆,帶著孩子重啟學習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