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孩子對新玩具的新鮮感,頂多維持個 2~3 天,新鮮感一過,玩具馬上被打入冷宮。因此,不斷添購新的玩具,只是徒傷荷包;一旦玩具愈來愈多,還要煩惱怎麼收納呢!
正因為孩子對玩具的喜新厭舊感,速度之快,能帶來正面意義的效期很短,如果能善用手邊可取得的素材,DIY 動手做玩具,不僅省錢、環保,更重要的是教育意義非凡。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曾說過:讓孩子「餓」,他會學得愈多。爸媽可視孩子的年紀(考量手眼協調能力),觀察其喜好,帶著孩子一起動手做出充滿創意的玩具。
以下針對 1~3歲的小小孩,精選 5 個較為玩不膩,且可增進親子間互動的 DIY 玩具。
- 扮家家酒的廚房
有去過婦幼館的親子遊戲室或者其他付費的親子娛樂場所,都一定會在廚房遊戲區看到男女小童玩得不亦樂乎的景象。如果可以在家利用廢棄的紙箱、巧拼地墊、瓦楞紙、色紙、臉盆等,就可以打造出兒童廚房。另外再搭配蔬果切切樂玩具,甚至百元商品的小鍋具,相信孩子可以玩上數小時的扮家家酒都沒問題。

圖片來源:Flickr@OnTheWander及親子就醬玩
2. 最愛的交通工具
喜歡ㄅㄨㄅㄨ車🚎🚜🚒的孩子非常多,難怪不少卡通人物都是從交通工具發想而來。可以用來做出交通工具的素材非常多,如果想要做出可以滑動的小車,可以用寶特瓶或牛奶盒來製作;如果想要做出可以穿戴在身上的車類卡通主角造型,則可以用厚紙板來製作。

圖片來源:親子就醬玩(用寶特瓶做玩具!火車嘟嘟嘟…、鍋爐沸騰了!紙箱湯瑪士啟程GO~)
3. 造型保齡球
色彩繽紛、可以滾動的球,總是會吸引小小孩的目光。玩球的好處多多,除了可以增進孩子的手眼協調、手臂力量及雙腳平衡感,還可以刺激視覺神經。打保齡球的趣味性高,很適合小小孩玩,尤其是下雨天想要在室內消耗孩子的體力。不妨預先和孩子利用寶特瓶或捲筒衛生紙紙軸,一起做出一組造型保齡球。

4. 釣魚樂玩具
夜市常見的釣魚攤,往往也是小小孩會佇留觀望的地方。爸媽不妨利用不織布、免洗筷、迴紋針、棉繩等,帶著寶貝一起完成一套釣魚樂玩具。

5. 發揮想像力蓋房子
積木幾乎是有孩子的家庭可以找著的玩具。玩積木的好處也是很多,特別是可以訓練手眼協調性、三度空間的認知以及激發創造力。市售的積木中,有的是仿城市街道的場景組合,如果想跳離不時花錢購入新款積木的陷阱,不仿使用原木積木來彩繪各式景觀建築的小元件(如窗戶、大門、樹木),讓孩子可以徹底發揮想像力,蓋出與眾不同的房子。

圖片來源:親子就醬玩
自己帶著孩子動手做玩具的好處實在多多,不僅省錢,可以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增進親子間的互動與關係;還可以帶來正面的教育意義,如愛惜身邊的物品、不浪費,訓練手眼協調,激發想像力與創意等。不妨找個假日,帶著孩子 DIY 做玩具!
延伸閱讀:雨天不發霉!親子同樂的五個台北室內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