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學編輯室:
惰性,是指因為主觀上的原因而無法按照既定目標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它是人類難以改變的落後習性,具有不想改變老做法、老方式的傾向。當惰性心理出現時,人就會出現遲遲不行動、一拖再拖的行為反應。(以下摘錄自《關掉腦內小劇場‧戒拖練習:總是想太多、做太少?走出內心戲連發小宇宙,突圍停滯人生》)
事實上,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惰性,只不過每個人的意志力不同,所以最終的表現也不一樣。前面我們已經介紹了各種克服惰性的方法,這裡還有一些小竅門,即是經常在心中問自己一些問題,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戒掉懶惰。
1. 最糟糕的結果是什麼?
海倫是一名軟體工程師,三年前開始涉足廣告行業,並創辦了自己的廣告公司。最初,她總是憂心忡忡、寢食難安。為了讓自己鎮定下來,她經常問自己:「最壞的結果是什麼?」答案是:「創業失敗,重新做自己的老本行。」這樣一想,她便覺得沒那麼恐怖了。
我們不妨也學學海倫的方法,問自己同樣的問題。一個客觀而誠實的答案,通常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恐怖和無法接受。(延伸閱讀:學會和自己對話:利用心理學「空椅療法」適時抽離,讓你快速打敗壞情緒)
2. 我可以獲得什麼?

開始一項行動之前,如果感覺有惰意,不妨問問自己:如果實現了這個目標,我可以得到什麼?答案也是非常豐富的,有財富、有名譽、有快樂、有感動。用實現目標後的情景來激勵自己,往往能幫你趕走惰性,迅速開始行動。
3. 失敗是否能讓我變得更有價值?

我們要明白,生活的價值並不在於你做了什麼,而在於你將成為什麼。同時,還要知道,做了什麼直接決定能夠成為什麼。在嘗試之後,縱然是失敗,但你會因此而成為一個更加勇敢堅強的人。對於生活而言,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東西。(延伸閱讀:職場要領:肯定自己的價值,遠比在意別人的不滿意來得重要!)
4. 如果放棄嘗試,我會不會後悔?
很多時候,想起自己沒有盡心嘗試的那些事,我們往往會覺得很後悔。後悔,是非常痛苦的事,所以在你犯懶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如果我拖延著不做,錯失了機會,是否會有遺憾?想到這些的時候,也許你會變得勤快一點。
5. 如果我成功了,能給別人帶來什麼好處?
不得不說,這個問題的功效十分顯著。通常,我們以為自己的目標只跟自己有關,其實不然。我們的目標與他人也有著重要的關聯。比如,你成功地創業了,你的家人會為你感到高興,他們的生活品質可能會因此得到提升。為他人付出,讓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這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想到這些,你可能就不想拖延了。(延伸閱讀:失敗才是人生常態!如果無法忘記痛苦,代表還離成功有段距離)
6. 我要被恐懼打敗嗎?

如果你決定放棄嘗試,那一定要是發自內心的選擇,千萬不要被恐懼打敗。有時,做人需要不斷地鼓舞自己,為自己注入正能量,記住──你是為勝利而活的!
7. 此時不做,還要等到何時?

不要一直等待,希望等到萬事俱備、天時地利人和時才去行動。其實,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什麼最佳時機,每一個現在都是最好的時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起步,也遠遠勝於徘徊不前。別忘了,路永遠都是走出來的。

主圖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