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喜歡男人才想改變身體,而是不能接受自己的身體。我想喜歡的,是我自己。
不能只看社會的表面,就自以為了解整個社會
不是只有自己聽見的聲音,就代表所有人民的聲音——上川礼(以下摘錄自《改變性別,是為了活出真實自我:日本第一位跨性別議員為性少數、性別認同障礙者打破成規,改變社會!》一書)
沉默等於不存在

「我們沒聽到這樣的聲音。」
「所謂弱勢,應該也沒多少人吧。」
「我們沒碰過類似的問題。」
我在前面談到造口者、單親家庭、失語症患者及性少數族群。很多弱勢族群忍受各式各樣的煩惱,卻沒辦法說出自己的訴求。我在區議會點出弱勢族群的問題時,公家機關的職員都會說出上面的推託之詞。這種可悲的答覆,每次聽到我都很難過。〈延伸閱讀:日本第一位跨性別議員上川礼: 投身政治拼性別正名,敢為性少數族群勇敢發聲!〉
容我重申一次,社會上有很多微弱的聲音被埋沒,這點我非常清楚,因為我以前也有同樣的遭遇。不過,實際參與政策決議後,我有一個刻骨銘心的體悟,那就是「你不發出聲音,別人不會注意到你的存在」。這個世界習慣用「普通」或「常識」來衡量一切,但現實生活中總有例外,很多常識也不見得是正確的,偏偏大家都不會想到這一點。因此,那些廣布於社會各處的少數族群,應該團結起來表達訴求,讓其他人正視你們的存在。否則永遠會被當成「特殊個案」,很難引起社會關注。
要扭轉大眾的成見並不容易—我投身議會問政四年,這件事帶給我很深的感觸。現在有網路這個方便的利器,不少人都會透過部落格或其他網路媒體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訊息。害怕歧視與偏見的人,也可以上網認識彼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網路的匿名特性有極大的用處。可是,網路訊息只有感興趣的人看得到,無法傳遞給每一個人。
報章雜誌等主流媒體的影響力也不小,但人們同樣只會挑自己有興趣的看,刊載篇幅不大的個案問題,也容易被讀者忽略。這些作為只是表面上拋磚引玉,要徹底改變社會潮流,當事人還是要多多努力才行。有些事的箇中甘苦,你不說出來沒人會懂。事實就是,沉默的人等於不存在。我要很遺憾地告訴各位,沒有說出來的訴求,永遠不可能反映在政策上。你得鼓起勇氣,用盡所有智慧和力量表達訴求,反之則不會有人正視你的問題,這就是社會血淋淋的現實。
找到夥伴,是自我肯定的第一步

在宣揚自己的存在前,首先要有自我肯定感。任何人都有可能碰上麻煩的問題。實際碰到問題後,如何去消化和理解那個事實,是第一個要面對的難關。去尋找跟自己有同樣問題的人,是協助你認同自我的第一步。
在某些情況下,要接納自己的問題並不容易。以我個人來說,幸好我認識了其他性別認同障礙者,透過對等的交流,治好了自己的心病,重新「發現」真正的自我。我這才明白世上有許多不同的價值觀,以及多樣化的解決之道。我們交換經驗,分擔彼此的痛苦,思考適合自己的方法,總算踏出了新的一步。近年來,許多互助團體都有積極活動。當然,主動踏出第一步是需要勇氣的,只要找到適合你的團體,你就有機會獲得行政服務和其他社會資源,好處非常大。
再來,你要從各種角度衡量自己在社會上的定位。有的問題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改變,但有些問題要靠社會環境來解決。當你碰到這樣的問題,你得思考自己跟社會的交集,確認自己要提出的訴求。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你要明白自己該往哪個方向施力。有形的問題和無形的問題都要深入了解,才有辦法真正提出訴求。這一連串流程需要客觀地審視自己,你在過程中得到的體悟,將是你前往下一個階段的重要核心。〈延伸閱讀:比起爭權奪利,自我情緒與感受更為重要:即使遭受不公義,也不是一定要表達不滿〉
行政和政治的主體是人,遊說時的表現方式也會影響到對方的觀感。因此,我始終認為遊說的關鍵是「尋找共通點」,而非「主張殊異點」。你要聚焦在雙方的共通點上,以激發同理心的說服方式,引起對方的共鳴。很多人遇到問題時,只會主張自己和一般人有何不同。問題是,強調彼此的殊異點,很難獲得認同。
不敢表達自己訴求的人,主要是害怕歧視。其實,你不見得一開始就要公布隱私。好比第三章有寫道,我曾經聯絡公共職業安定所,以匿名方式說出自己有「性別認同障礙」。我坦承自己放棄了男性的身分,改用女性身分工作,但這樣一來雇用保險有性別上的差異,所以打去請教解決方法。
那裡的職員應該作夢也沒想到會有這麼特殊的諮詢案例吧,聽他們的語氣,似乎從來沒遇過我這樣的人,更遑論有類似的諮詢先例了。起初那些職員也挺訝異的,後來我認真說明自己的困境,他們也願意替我著想。當然,也有那種不肯理會我的職員,但不是每一個人都尸位素餐。其實公家機關職員也很清楚自己的業務範圍可能有哪些狀況。至於哪些狀況能解決、哪些狀況不能解決,他們也願意跟我說明。我也是遇到有愛心的職員,才揭露自己的隱私,更進一步深入對談。
我在年金手冊上的性別登記是男性,這妨礙到我以「女性」身分參與社會活動。到頭來,我還是沒辦法改變年金手冊的性別,可是業務負責人誠懇地聆聽我的煩惱,還撥冗與我見面。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出現在他們眼前,聲嘶力竭地說出自己的遭遇,我相信他們一輩子都無法忘懷。〈延伸閱讀:杜絕無效溝通!自我省思找出自己的真實訴求,練習從過程建立良好的表達能力〉
所以,不管是面對公家機關還是社會大眾,請先嘗試各種方法改善問題,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這是我自己努力解決煩惱所得出來的結論。只要你真心誠意表達訴求,就會有人替你著想,你的熱情一定能打動其他人。等你明白這個道理,就可以找到方法讓社會大眾關心你的問題了。
至於那些跟你接觸過的公務人員,不見得永遠會待在同一個單位,但我相信他們也會找機會幫助你,替你尋求更多人的認同。當你跟更多人廣結善緣,試著互相包容理解,改變社會風氣也就指日可待。至少,你不會被當成不存在,別人也不敢再忽視你。等到公家機關的職員也注意到你的問題,你的遊說會有不同的結果。切記,放棄不會有任何成果,請盡可能多方諮詢。

主圖來源:時報文化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