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沂萱(Lynn)不同於其他受訪者照相前會用力補妝,走清新自然派的她直接帶著早上畫的妝容面對鏡頭,發現我們察覺到她的緊張,她才說:「我真的很不愛拍照…..」此話不假,去年開始經營的部落格只有個人簡介一張照片,其餘全是風景照,以及篇篇真心和溫暖的文章,與每位職場人分享技巧和故事,協助大家釐清方向,慢慢接近更好的自己,這也是今年出版《但願你因工作而閃亮》一書的契機。
成為獵才專家的路上
林沂萱畢業後,在科技業任職,心思細膩的她察覺到,在面對掌控專案進度、與客戶往來的工作內容,她似乎有著異於常人的耐心,也喜愛與人接觸,開始思考要如何延伸「耐心」的觸角。(延伸閱讀:妳也習慣「笑著不開心」?職涯教練 Lynn 感動分享職場人生!)
雖然沒有招募和人資經驗,但她非常確定想加入獵才行列,當時有很多朋友紛紛為她離開大企業感到可惜,「在科技業期間,老覺得缺少了什麼,到獵才後開始大量與人接觸往來,真心面對、了解每一個求職者,讓她覺得缺少的那一塊好像被填滿了,越做越起勁。
沒有人資和招募的經驗下,林沂萱初次成為獵才,面對的就是 35 ─ 50 歲的中高階人才,當時她年紀尚輕,初期和他們對話不免感到緊張,深怕問到不得體的問題,她投入大把時間和心力自學產業動態,以及研究自己該以什麼方法和這些資深職場人士展開平行對話。

獵頭必備特質
「後來,我才體悟到,沒有什麼絕對的方法,重要的是要讓對方感受到我的真心,讓他知道我想了解他,發自內心的態度更勝任何方法。」就這些年的經驗看來,林沂萱認為,「同理心」是獵頭必須具備的特質,否則「人」就只是一個商品。她笑說:「不一定要像我那麼有異常的耐心,譬如有些獵頭性格腳步敏捷,他的調性可能適合某些產業,如快速消費品(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簡稱 FMCG)或行銷業務角色的獵才,除了同理心,還要隨時保持好奇心。」
獵頭是雇主與求職者間的橋梁,雇主看到的僅是履歷的表層,如果他看到求職者休息半年,難免起疑,「就算他可能只是因為結婚或家中變故而休息,但雇主會覺得事有蹊翹,所以我喜歡與求職者以輕鬆自然方式相處,以私人面而言,就當作是交一個新朋友,更深入了解對方故事,才能細水長流;工作面而言,才知道他適合哪間公司或哪個職務,並評估風險,並與之和雇主溝通」

難忘的經驗
經過這些閱人無數的日子,林沂萱碰過驚嚇指數一百的案件,「我發現,最常見的職場基本禮儀最容易被忘記,譬如面試遲到這件事,這讓我很驚訝;或是資深前輩其實更容易感到失去熱情與無所依的方向,在面試進中,感受到對方喪失了活力朝氣,不禁令我在心裡感到擔憂。」
也曾經有個林沂萱認為失敗,但求職者認為成功的案例。同樣也是一位中年、有家庭的男子,當時他在前公司擔任了八年的工程師,個性內向害羞,但具有耐心和樂於分享的特質,因此她介紹了售前顧問的工作;考量到自己長期都是待在同間公司,這名求職者深怕自己無法勝任這份需要與外界接觸的工作,如果失敗,機會成本很高,經過了半年的面談和面試過程,男子終於接受這項挑戰。
「但他待了八個月就離職,以我期待角度看來,對他來說這份新工作待兩年會是比較完整的經歷,與他聊聊後,才知道他居然與朋友共同創業,他很感謝我讓他發掘自己另一面潛能,大大幫了他一把,且創業後廣受客戶好評,讓他自信心大增。」(延伸閱讀:煮飯給員工吃的 CEO-華裔傑出女企業家張潔心的創業傳奇路)
每個求職者都有不同的故事,林沂萱藉由工作短暫拜訪過這些人的生活,也從中得到些省思,就像上述這位創業的工程師,讓她看待工作的眼界比較寬闊,職涯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一條直直的路,很多叉路都是值得探索,在這個職場快速變化的時代,是否跳到更知名的公司並不能用來斷定一個人職涯的成功與否,試想,若是這職務是在一般公司,但職務高階,薪水佳,接觸層面廣,那也是一個選擇;或是像自行創業,又或是像現今趨勢「多重職業」(斜槓),完全看個人想追求什麼,沒有絕對的好或壞。(延伸閱讀:職場新手村:走出求職的 4 大盲點誤區,從最佳打擊點中找尋適合自己的「甜蜜點」)

台灣求職者遇到的問題
很多人一聽到英文面試,就會直接放棄,這讓林沂萱覺得很可惜,商用英語的專有名詞可以在面試前準備,千萬不要為自己設門檻,看著機會溜走。
另外,「換位思考」在面試的時候很重要,「有些面試者會滔滔不絕敘述自己的豐功偉業,有戰績固然好,但要看面試官的反應和態度;面試是權力的展現,有些主管會認為這種人會邀功,會讓人有備受威脅的感覺,所以講述戰績的時候千萬要拿捏得宜。」
林沂萱除了是獵才專家,也是私人職涯教練,聽過許多人的故事,她相信,就算再怎麼喜歡一個人、一件事物,難免會遇到關卡,但每道關卡都是與自己對話的好契機,試煉自己的熱愛是否真切,生活就是由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組成,走過了,就是過程,這些過程都是讓你成為更好的你。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