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另一半被「好工作」綁架,身為媽媽的妳只能選擇「為母則強」咬牙苦撐?妳能想像自己沒日沒夜獨力面對五花八門的育兒問題,又因為先生的工作關係需移居到全然沒有娘家與婆家可就近幫忙照顧孩子的城市,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連原本的朋友都不在生活圈中,這種生活妳能撐多久?這就是許多竹科外來家庭的寫照,更是差點成為壓垮高雅雪的最後一根稻草!

「誰說身為竹科人的另一半,只要每天打扮美美像貴婦一樣去血拼就好?事實是這些竹科媽媽被迫成為『偽單親』,不只離開職場,連生活或育兒大小事也只能自己獨自面對」,雅雪道破外界的刻板想像,更點出「偽單親」的媽媽們說不出口的苦。(延伸閱讀:當媽與做自己只能二選一?讓斜槓媽咪們力挺,她串連「窩們」一起圓夢!)
遠水救不了近火,透過「互助」獲支撐
「我一想到自己要犧牲陪伴孩子的時間去工作賺錢,然後賺來的錢再拿去請保母顧小孩,就覺得這種循環不是我要的」,身為四寶媽的雅雪笑說,「我有四個孩子,最大的和最小的才差 3 歲 3 個月,你能想像一個月的保母費要花多少錢嗎?」,況且先生爆肝工作換來的收入還要負擔許多生活開銷。

育兒生活快要把雅雪逼入絕境,壓力卻也讓她萌生揪團互助的念頭,高雅雪知道育兒只靠個人或單一家庭是不足的,就像非洲諺語所說:「It takes a whole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簡言之就是「養小孩需要一個村子的力量」,透過媽媽之間的相識、信任、關心,發展出一種互助型態,不僅能解決育兒問題,更能給予媽媽喘息的時間和空間。(延伸閱讀:體驗愛,很容易!Oovi 無比親子同樂館創辦人 Diana:「從共游建立快樂無比的親子關係」)

雅雪認為以往傳統農業社會的媽媽為什麼能照顧那麼多孩子,其實就是靠著街訪鄰居彼此互相照應,就是這個單純助人助己的起心動念,「小村子」於 2015 年在以社會企業型態誕生,她把媽媽的社群力轉變成互助力,陪伴媽媽提升自我價值感,找回身心安頓的能量。
媽媽出任務,凝聚千人做後盾
雅雪表示小村子與多數媽媽們熟知以孩子為主的 PG 團(Play group)不太一樣,小村子主要是以「媽媽」為核心,透過共玩、共食、共學,讓媽媽們帶著孩子出來玩耍參與活動,也提供媽媽有放風的機會,更可以拉近媽媽們彼此之間的距離,形成相識信任的互助網絡,也提供孩子學習經營人際關係的機會。
小村子獨特的互助概念至今已吸引 6、7 千人加入社團,亦獲得破萬人關注該網路社群,雅雪有感表示「小村子提供給媽媽們一個出口,更給予媽媽最需要的陪伴,讓媽媽們明白育兒之路不孤單」。
此外,和其他社團相比,每位媽媽在加入小村子之前,皆需先填寫完繁瑣的問卷表格,經過審核後認同理念的合適媽媽才能加入,也因此小村子擁有一個數量可觀的「媽媽人力資料庫」,雅雪提到有些媽媽離開職場太久,想重返職涯並不那麼容易,透過小村子和外界建立的資源,鼓勵有職業專長的媽媽們轉型為各種類型的講師、或是透過團購經營重拾回成就感和自信心。

而且小村子還有一個特別的「媽媽許願池」,讓媽媽們可以提出想學習的內容,從年菜、包粽子到芳療、手作課都可以,然後小村子會從社團會員中找尋擅長的媽媽出來當講師或活動主持者,和更多媽媽分享所學與經驗,也為媽媽創造額外收入的機會。(延伸閱讀:全職媽媽快樂創業,用「家電出租共享平台」輕鬆賺取加菜金!)
媽媽也要一起長大,才能帶孩子看見追夢過程
創辦小村子至今,雅雪認為對自己家庭最大影響就是「讓孩子看見媽媽的多面性和勇敢實踐夢想的過程,而自己也從孩子身上學習很多『玩』的創意能力」,她不諱言道「媽媽也是人,當然也擁有追夢的權利」,她會和孩子溝通自己經營小村子的用意,讓孩子從旁看見媽媽的投入,將身教融入於生活當中。

雅雪也想和讀者們分享,每位媽媽要懂得先感謝自己的付出,做個「剛剛好」的媽媽,不要一昧追求完美,要學習欣賞自己的努力,畢竟孩子不是媽媽的成績單,只要媽媽拿捏好安全界線、做好該做的,不要害怕孩子去摸索,更不要不好意思向外求助,因為「求助」和「幫助」是每個人都應擁有的重要能力。
圖片來源:小村子 mama team up、高雅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