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有吃有保庇」?
現代人因為工作忙碌、壓力大,使得作息紊亂、飲食習慣不佳,生理機能大失調。保健食品的優勢在於它能將多種營養素濃縮為較「方便食用」的型態,替我們省去許多時間。且由於產品從開發到上市不如藥物耗時費力,因此它的市場才如此可觀。
然而,單憑這幾顆,就能取代我們一天所需的營養嗎?它誕生的目的在於「補充」日常飲食的不足,而非作為人類飲食的主角,不能本末倒置。
工作這麼辛苦了,撥出時間靜下來好好吃一頓飯、感受食物帶給我們的樂趣,應該才是活著的意義啊!
當然,身邊不乏飲食習慣良好的朋友,但他們依然會吃保健食品。
理由在於,他們知道自己身體對某些營養素需求量大、或是因為工作需求(例如長時間盯著電腦的工程師,可能就需要額外補充葉黃素)。這也是我一直強調的:感受身體對各類飲食、習慣的反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步調,成為自己健康的專家。
看到別人在吃或是聽說對身體有益,就跟風購買「求個健康上的心安」,這樣並無實質上的助益喔!
是食品,還是「藥品」?
為求方便食用,大部分保健食品皆以膠囊、錠劑型態於市面上販售,衍生出許多人連食品、藥品都分不清楚的狀況。再加上近幾年赴日旅遊甚夯,日本藥妝又是必買「名產」,其實大部分的人買了一堆藥品自己也不知道,依然當食品天天服用,當作「保養」。身體長時間處於高劑量的成分物質,需背負相當大的風險!
原文出處:食尚豐營養師 豐士超AD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