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學編輯室:
對對方越好,對方越拿翹?吊足對方的胃口,才能維持美滿的關係?如果自己夠努力,對方就會變成我期望中的樣子?……在感情路上,許多人走著走著才發現像在玩一場費力的關係平衡遊戲、才發現是有情而無愛,就算努力磨合、經營,仍難以感受到幸福,卻也無法放手……──文飛Dana〈以下摘錄自《女神狀態:創造自己的真愛體質,吸引有愛的關係》一書〉
覺察親密關係中的操弄與控制

操弄跟控制也很常在不健康的友誼、親密關係中發現,不論我們認為自己跟對方的關係多好,也不代表對方真心地希望你過得快樂。這是一件聽起來很殘酷的事,但在療癒的過程中它需要被覺察。這些充滿操弄與控制、扭曲的浪漫,它被「正常的」包裝在愛情角色扮演的手遊台詞裡、在過度美化一切的偶像劇裡。
雖然討論度比較高的愛情騙子的類型是 PUA,但我個人認為 PUA 有點被過度魔化(或過譽),因為在我看來,PUA 們使用的操弄其實是很粗糙的,是一種拙劣模仿。例如很常沒空、常常在忙、有不能打電話給對方的時候,也沒對自己做出什麼實質的付出,只是常常講一些好聽的話、開開空頭支票。如果真心不想被男人騙,其實 PUA 們行為與話語中的矛盾,是極度容易辨識的。〈延伸閱讀:訴說劈腿與無縫接軌:在第三者加深感情裂縫之前,我和你的問題是否存在已久〉
我個人認為更加難以察覺而且也更加有破壞性的,是參雜著強烈佔有慾,無法好好跟你在一起卻也無法分開的那種糾纏不清的關係。(而上述的 PUA,只要你認真感受就可以發現對方「大部分」的時間都沒有想跟你糾纏,有沒有你好像都無所謂。)這種關係會特別浪漫、特別血濃於水,對方也會主觀覺得自己「非常迷戀你」,但事實上他正在一步步取得對你的完全掌控。
陷入只有「他/她」一人的世界

他會試圖將你與其他能夠滿足你情感需求的人分開,使唯一的情緒支持來源變成他自己(例如不喜歡你的朋友、家人,不願意花時間跟他們建立好的關係)。他暗中喜歡你因為他而感到痛苦的樣子,雖然言語、表面行為會表示心疼,但卻不斷地創造你為他痛苦、糾結等樣貌的狀況。
他會非常了解你需要什麼,會說所有「對的話」,做所有「對的事」,對你非常好,甚至讓你感覺到他為了跟你在一起,願意犧牲一切,直到你依賴上他,吃定你不會離開他之後,一切就不一樣了。他不會輕易地放手或跟你斷乾淨,因為他比誰都害怕失去你,但同時他也是比誰都更會傷害你的人。論邪惡度,可能是 PUA 更勝一籌,因為他們也很清楚自己是有意識地在「騙」。但這種關係可怕的地方就在於,甚至他們連自己都告訴自己這樣折磨你、放不開你就是「愛」。〈延伸閱讀:我們的愛情不平等,但卻深陷無法自拔,致:不想再待在第三者位置的妳〉
他們可能會說這樣的句子:「沒有人比我更了解你」、「我知道你一定會如何如何」、「你不會遇到比我更愛你的人」、「我這一輩子真正喜歡的只有你」、「雖然我跟她在一起,但我最愛的還是妳」等這種看似很浪漫但事實上在阻止你過得幸福自由的話,他用模糊晦暗的方式將你的心綁在他的身上,但卻無法給你你要的對待。
好一點的只是操弄,嚴重一點可能就有情緒跟肉體虐待,暴力相向傷害你之後再爆哭道歉,表現充滿悔恨跟自責的樣子。包含虐待那些句子可能包含貶低,例如「你那麼笨/胖/醜/窮/矮/個性那麼差,你覺得除了我以外能找到完全接受你的人嗎?」或是試圖將你框架在某個固定行為模式裡,並且洗腦你一定會照著那個模式走,否定你的可能性、希望你永遠不會改變,像是「你一定會這樣的,相信我」、「沒有我你就不行」、「你找不到比我更好的人」。
再舉幾個例句:
「事情都在我的預測之中。」
「哎呀你不懂啦!」
「我經驗比你老到,所以你要聽我的。」
「你以前都是這樣,所以這次一定也是這樣。」
「我都研究這個那麼久,你一個平時沒什麼碰這主題的人怎麼可能比我懂。」
「你不相信也沒關係啊,看看笑到最後的人是誰。」
「早就跟你說了嘛!」
「你自己試試看之後就知道(我是對的)了。」
本書篇幅有限,只能盡量舉一些例子,實際情況中,這些句子會有許許多多的變化型。你只需要記得,當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符合我以上說的那些原則時,不論話語跟行動包裝得多浪漫、美麗,只要是暗示且引發你內在恐的話語,都是在一點一滴傷害你的個體性。
無意識的操弄、控制

即使是友誼關係也是這樣,會利用「我是為你好」的角度唱衰你、暗示你你的感受是不對的、或是總是拐彎抹角地說你不會改變、暗示他最了解你、喜歡預測你的一舉一動、你的未來等。你會發現當你刻意展示「我過得不好」時,他們的心情會比較好,當你日子過得特別順、特別好的時候,他們不會替你開心,反而是酸言酸語。他們很喜歡看到你過得不好,然後藉由安慰你來獲得優越感。
這些人也許不是壞人,甚至有可能是你很親密的家人、愛人,但卻很容易讓你更加深陷於被恐懼支配的牢籠中。在你建立起不會被他人影響的精神力之前,遠離這些人是非常重要的。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一個人給予你好處,說好聽的話、給你好的臉色看,不見得代表他有純然善良的動機,邪教的洗腦手段都是從一個人「需求」(弱點)下手,越是給予你大恩惠的人,當你越覺得虧欠對方,你就越賦予了對方控制你的力量。
當我們在關係中「互相需要」,那代表著一定會對對方產生期望,而且如果這個期望不被滿足就會感到不適或痛楚。為了避免體驗那種期望落空的痛苦跟傷痛,我們就會下意識地想要去控制、操弄別人。控制跟操弄很普遍,只要我們有需求、有期望,就會無意識地、本能地去做,而且只有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內心也有掌控他人的晦暗,才能輕易地辨識別人對我們做的。這無關乎邪惡跟善良、正確與錯誤,我們注定在碰撞中學習成長,沒有任何一個階段是有錯的。
當我們學會釋放對所有人的期望後,就會突然驚覺自己怎麼會一直在埋頭追求一些虛幻的東西。明明自己是希望別人真心對待自己,但是卻在需求、恐懼出現時,只要對方能讓自己舒服、配合自己的期望就好,是否真實怎麼就變得一點都不重要?但這就是恐懼跟需求的性質,它會創造使我們無法看清現狀跟現實的執念,使我們失控、逼迫我們進入固定的模式與循環。使我們醒來後會覺得當初自己真的有夠莫名其妙,這麼明顯的跡象竟然看不清、這麼基本的事情都搞不清楚。
我們會發現自己被騙都是因為內心深處想要被騙,因為當我們無法接納自己的時候,會用厭惡的眼光看待真實,使謊言變得舒適安逸,我們因為想逃避而緊抓幻象,不想醒來。我們習慣了生活中的各種控制跟操弄,它讓我們感覺到熟悉跟安逸,因此我們會說服自己承受這些習以為常的痛苦就是「愛的表現」。〈延伸閱讀:請不要「經營」你們的關係:尋回真愛純粹的本質,讓幸福變得毫不費力〉
以為那就是「愛」

因為過去當我們的父母否定我們的感受、想法時,也告訴我們這是愛。當他們不願意給予我們自由時,也說這是愛。當他們只在乎自己想要怎麼對待我們時,他們也說那是愛。當他們有條件地給予我們關愛時,他們也說那是愛。當我們對他們有不舒服的的感受時,他們說那是不孝、不應該。
我們大多數的人都只學習到那些被呼喊為「愛」的行為,是互相交換、是有條件的、是會痛的、是不允許展現真實的自己的。強迫別人、否定別人是可以的,不讓別人自由是可以的。我們無意識地不斷接收這樣的認知,我們變得只會喜歡上會傷害我們的對象,一直進入不健康的關係。因為我們總是追求著權威給我們的框架,又會「很乖地」自動自發地否定自己內在的感受。所以我們需要他人幫我們制定準則、需要別人的意見、需要他人的答案,因為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相信自己。
為什麼沒有人教呢?因為我們的上一代也受了傷,也需要透過控制別人來安穩自己混亂的內心,沒有人教他們如何自我覺察、不依賴外界的人事物的反應來安定自己的內心。若我們選擇相信了自己,不管是誰都無法掌控、左右我們了。

主圖來源: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