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國境之南,在炎炎夏日中望著被風吹動的棕櫚葉,她心頭有種「沒錯!就是這裡了」的歸屬感。喜歡做甜點的她,選擇在純樸的屏東開一間法式甜點店,從初期在路邊擺攤、有了餐車,一路到現在的溫馨小店,她堅持要將日本藍帶法式甜點的精緻,帶到這個有著溫暖陽光的城市。今天就邀請蔓蔓食光法式甜點-mm patisserie的老闆娘蔓蔓來和我們分享她的甜點故事!
Q:蔓蔓當初為何選在屏東經營一家法式甜點店呢?
A:因為男朋友是屏東人,是他帶領我認識這個國境之南。剛來這裡時,就被這邊放鬆的感覺吸引了,覺得當地人都很單純、熱心,也因為對屏東當地而言,法式甜點比較沒那麼普遍,因此希望能夠運用自己的專業,將之前所學發揮巧思,帶熱情的屏東人認識法式甜點。
最初是騎著紅色的三輪腳踏車,擺放一個白色大陽傘,在公園的一角販售甜點,後來決定出國進修精進自己,到日本藍帶廚藝學院進修甜點課程。會選擇日本而不是法國,是因為喜歡日本的精緻與嚴謹的工作態度,認為這是我需要學習的,也通過高級考試後取得了文憑。

回國後,為了讓甜點可以更具多樣性,沒有繼續以「甜點餐車」的模式經營,選擇了開一間店面的想法,因為個性比較低調,就在一條安靜小巷中建立了自己的甜點店。我也特別去找了王品集團教育訓練總監上課,學習如何建立一套店內的 SOP,才能有效管理內外場務。
Q:手工製作的法式甜點,有哪些細節是妳會特別在意的?
A:我從小就喜歡甜點,喜歡到想自己親手做,因為看到家人吃的開心,就會讓我很滿足。秉持著像「做給家人吃」這樣單純的理念,我們選擇的都是最天然的食材,像是法國發酵奶油,那種一絲絲入口即化的天然香氣,和合成油所帶來的口感截然不同;而法國鮮奶油,乳香自然清爽不過於厚重,搭配蛋糕或是製成慕斯,都會讓人意猶未盡。

由於屏東物產豐富,我們也會盡量使用在地食材,像屏東里港香蕉搭配法國 cocoberry 甘納許;枋山芒果製成的幕斯夾入酸甜的覆盆子凍;或是用九如小農栽種的無毒檸檬、具有高山原住民特色的紅藜製作成的瑪德蓮。將法式甜點融入南國特色物產,是我所想要表達的理念,為了維持甜點的品質和新鮮度,我們也都採少量製作,希望帶給屏東最好、最不一樣的新口感。

Q:開店之後有曾經遇過什麼樣的困難嗎?如何解決呢?
A:最初因為屏東對於法式甜點的認識較陌生,很多人會不太了解我們的甜點和一般甜點的差別,我們也會耐心解說法式甜點的差異。因為法式甜點的精神,主要是口感層次的堆疊,以及外表美感的展現,製作過程特別費工,也不會像美式、英式蛋糕以「分切」方式販售,才能呈現「專屬一人」的獨特感。

或許一開始和市場溝通會比較辛苦,但我認為,只要將好的想法確實的傳達出去,總有一天會被大家了解。另外開一間店真的並不如想像中的輕鬆,不只工作上的壓力,還有人事開銷等負擔,都讓家中最小的我努力學習獨當一面,雖然過程很辛苦,但讓我內心成長許多。
Q:雖然辛苦,當中一定也讓妳獲得很多成就感吧?
A:沒錯!當聽到客人認同的聲音時,就像是給我一劑強心針!相反地,如果有任何建議我也會虛心檢討改進。所以開店不僅僅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也學習接受任何的意見。但看到客人滿足的說很好吃時,真的很讓人開心,覺得努力很值得。
除此之外,我很高興能擁有自己的一間店,不僅傳達我對食材的堅持,也能透過這個小平台宣導愛護動物的心。我們會藉由店內募集各地物資,像是棉被、舊衣物、紙箱,送到東港的一間狗園,很開心能透過開店而為這社會做一點事情。

Q:開店到現在曾經讓妳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A:我們所堅持的食材,最單純的初衷,讓旅居在日的一位媽媽很感動,她特別跟我們說,很難得吃到像在日本一樣的甜點,以後就不用特地去日本,來找我們就對了!這些看似細微的口感,就是我們所注重的,或許外表不以華麗取勝,但食材和製作上的用心,客人都感受的到,也是我們身為甜點工作者最讓人感到開心的一件事了!
Q:開一間甜點店應該是妳做過最勇敢的一件事吧?
A:對,能夠選擇朝自己所喜愛的道路前進,真的不容易,因為家中都是女生,我年紀又最小,所以都滿反對我走這條辛苦的不歸路。但後來我以行動來證明那些堅持都是正確的,也很開心能在國境之南開了這間溫暖的小店。

Q:妳最想感謝的一個人是誰?
A:媽媽,因為小時候爸爸意外過世,媽媽一人扛起家庭重擔。雖然一開始反對我選擇這條路,也是因為怕我辛苦,到後來她完全支持我做自己喜歡的事,甚至還讓我出國進修。她也常叮囑我不要太累,真的很感謝她無怨無悔的付出、鼓勵和支持,以後一定也會好好孝順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