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學編輯室:
中高階獵頭、職涯教練林沂萱 Lynn Lin 閱人無數,短暫拜訪過無數人的生命旅程,她分享了一位女性求職者的故事──長越大,好像越來越不知道怎麼和母親相處,聽著她無數次抱怨婚姻,身為孩子的有什麼至喙之地嗎?只能靜靜地聽,然後對母親產生怨懟。直到有次難得地和母親面對面聊天,她意識到,對家庭的情感和態度竟也延續到職場上……
「『妳剛出生的時候,我仍然不怎麼喜歡妳,當時無法了解小孩的意義,一直到現在我才覺得原來孩子的到來,像是種圓滿生命的歷練。』
圖片來源:Unsplash
有時候回想起那個晚上,母親講的這句話,很奇怪地,跟我曾經不穩定的工作與感情是這麼地有關係。我什麼都做過,覺得自己挺能幹的,從打單的業務助理、銀行的客服專員、科技廠的產品業務、賣衣服的網路賣家。然後進了電商這產業後,才知道這行業好像 24 小時都在 Oncall 的感覺,畢竟消費者上網是不分時段的。而每天與合作廠商、廣告商、網站設計、代言名人開完會回家都十點多了,所幸避開了人擠人的公車時段,也慶幸晚點回家,能少點待在家的時光。
2014 年 6 月 13 號,那天我還印象深刻,剛經歷了劇烈的分手,反常地早到家。心慌的鑰匙聲吵醒了躺在沙發上的媽媽,她慢慢地從沙發上爬了起來,當時電視上正閃爍著兒女教育的節目。她沒多問什麼,只溫了個熱湯給我,突然坐在我對面的板凳上,說起了她的人生雜想。上一次這樣面對面聊天是什麼時候了呢?聊著聊著,心裏突然有種酸楚跑了上來。(延伸閱讀:妳也習慣「笑著不開心」?職涯教練 Lynn 感動分享職場人生!)

圖片來源:Unsplash
一直以來,我是有些埋怨的。我的媽媽是個好人,也是個⋯⋯挺好強的女人,有記憶以來,她總說著與爸爸的婚姻有多麼的不滿,兩人在家時的衝突總是不斷,頓時我突然意識到,每段工作離開的原因,大多是我感覺到衝突即將蔓延到我的身上而預先離開,即使做得再怎麼發光發熱。而另一方面的衝擊,是我驚覺在感情上,每段的自己也都很盡心盡力,但當對方提到了進一步的可能性,讓我莫名的又選擇先逃離了,這已經是是第四次了⋯⋯
也許,媽媽一直是到 58 歲才開始學習做母親的,總有些心疼她的生活因為退休被迫給慢了下來,在這兒女長大後之際。那麼,我也是從生澀主動的噓寒問暖,才開始學習做女兒的吧。內心放軟後才慢慢地打開心結,甚至好像能漸漸理解我媽內心的那份怨懟。有時想想部分的自己,好像有著一半母親的影子在身上。Lynn,妳別擔心,以前的我比妳更擔心自己的穩定度,現在,我只想把那段無意識的空白給追回來。」(延伸閱讀:祝自己成為母親,兩週年快樂!)
如果要算算,與這位 Candidate 的第一次聯繫應該是 2014 年初吧,閱讀了她的履歷後,發現每段經歷背後都有個成就,但卻沒有想要把經驗延續與累積,我問她為什麼選擇離開呢?她非常快速地給了我一個防衛性的答案:我什麼都做過,什麼都能學。而現在的她是個在電商產業跑很前端的人,也剛好有這麼第二次機會,我邀請她來聊聊新機會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Unsplash
要說出這些的背後也很不容易吧,就像她的母親要去承認自己不完美的那塊一樣。這麼一個多重的位置上,有作為一位女兒對父母行為的渴望,一位職場人對自己負責的包袱壓力,與一位女朋友面對另一半情感的回應。在她講到「好人」這個詞,是語帶哽咽地,當時的我有些不好意思怕把懷孕的她給弄哭了。
「It’s not always rainbows and butterflies, it’s compromise that moves us along. 」和解,我想是這邊最好的詞。巧妙地,這也是種成長,職場工具書找不到的那種。
首圖/文來源:Diary of a headh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