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期,崴爺是個視錢如鴻毛、追求精神層次大於物質的青年;那時候談個戀愛,就算身上沒甚麼錢,兩個人只要能膩在一起,吃一碗十幾塊的泡麵,也覺得幸福;真的以為有了「愛」,什麼事都可以迎刃而解。
但人家爸媽可不這樣想,手邊的信用卡帳單也不會對你客氣;一個連自己都顧不好的窮小子,拿什麼給人家幸福?
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貧賤青年百事哀」這句話有多中肯;愛情是美好的,但有「錢」當後盾的愛情會更接近完美。(延伸閱讀:「哪有工作不委屈?」懷疑人生時,先問自己什麼是最重要的事)

崴爺出社會後,遇過兩種類型的人,只要一提到「錢」,就一副鄙視樣,因為「錢」在他們眼裡是很俗氣的東西。
第一種是「從來不缺錢」的人:這種人背景好,只需要談夢想,其他的都有別人買單,從來沒為缺錢煩惱過。
另一種,是「人生還沒出過大事」的人:這種人是小清新,覺得錢夠用就好,何必汲汲營營的講錢呢?我以前也屬於這類型的人,心裡只想著「歲月靜好」,生活裡只需要小確幸就夠滿足了。
人生總要經過一些事件之後,才會有所的體悟和改變。(延伸閱讀:她賣掉婚戒重新創業:「當一切都沒有時,是人生最富足的時候」)

25 歲,我還是個剛進媒體圈的菜鳥,什麼都不懂,但卻有滿腔的抱負,想要憑著自己的努力,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才正準備在職場上一展抱負,有天晚上,我爸突然在用餐時昏迷了。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之後幾年的人生產生了劇變。
原本計畫工作幾年,存點錢可以到日本留學,但意外之後,緊接著面對的就是送院、腦部開刀、住院、開刀失敗、復健、家變…
動過腦部手術後,我爸始終沒有康復,媽媽每天都守在病床旁,我也一有空就到醫院陪著他們,幾乎忘了自己還有其他的夢想和抱負。
那段日子,像是被人移出溫室的盆栽,我感受到沙漠般的人情世故。
因為醫院的一句:「還有其他人在等床位!」,還沒康復的爸爸硬生生被要求辦理出院;這是個現實的社會,沒權沒勢、沒人脈的弱勢者,沒有捷徑,只能乖乖地照規矩走,沒有商量的餘地。
現在回想起來,崴爺還是會遺憾;如果那時我夠有錢、有點社會地位,我爸應該可以繼續安心的待在醫院吧,這樣也就不會發生之後的意外了…(延伸閱讀:不只要有錢!為了避免不被親情綁架,女人還要學會「不心軟」)
身為一個小職員,那段時間,我只能蠟燭兩頭燒的兼顧家庭和工作;但我當時真的太渺小、太微弱了,公司主管因為我常請假影響到部門其他同事的「權益」,希望我能主動離職;當時,我只能乖乖的照辦,一點反抗的能力都沒有。

我媽,是以夫為天的女人,21 歲從泰國嫁來台灣後,感情、生活全依賴著老爸,對媽而言,一切都太過沈重。
「憂鬱症」像一個恐怖的黑洞,那股強大的吸力,身邊的人想拉都拉不出來;絕望、無力,媽媽後來選擇先走一步。
也許,可以不必是這樣的結果;如果當時我能擁有財務自由,根本不用為了職場上微不足道的職位、薪水出賣時間,我就能時時刻刻陪著媽媽;只要擁有財務自由,我就自費讓爸爸住進 VIP 病房。
這麼俗氣的東西,卻是這麼的「實在」,它可以讓你的生活更穩定、它可以讓你的家人過得更好,它可以讓病痛獲得更完善的醫療品質、它也可以避免遺憾的發生。
我們都不是不必為錢煩惱的天之驕子,那何不帥氣一點的承認「有錢真好」。
內容截取自《外掛人生:多重身分讓你不怕風口換》
本文作者:
崴爺,連續創業家、勵志作家、微型創業 KOL。2015年9月28日,開始經營「我是崴爺」粉絲團,正式開啟這位大叔的「外掛人生」之路。用充滿能量的文字分享創業、職場、人生的個人經驗,崴爺吸引了 20 萬的粉絲,出版三本暢銷著作,成了微型創業的 KOL;43 歲的崴爺大叔,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斜槓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