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好學校符合爸媽的期待、做個讓公婆喜歡的好媳婦、總是努力扮演團體的開心果… 你的一生,是否都在滿足別人的需求?
《情緒勒索:那些在情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是一本讓人看到書名就有共鳴、想細細研讀的書。細讀以後才發現,最值得讀的地方在於,作者周慕姿剖析了很多我們生活中正在經歷的、將道德綁架和所謂的「為你好」等甜蜜的負擔,讓每一個人重新認識自我,重新活出自我。
別再說「我是為你好」
生活中我們經常和父母、愛人、甚至是孩子「相愛相殺」,盲目的給孩子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執著的將自己所謂的愛強加給老公或者老婆,更是以過來人的身份自居,認為下屬或者同事應該這樣做才對,或都說這是「為你好」。
在讀此書之前,這樣的情形頻頻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有時候自己陷入倫理和道德的奇怪迴圈,當有人對我說出這樣的語言時,覺得不舒服不自在,但終究為著氣氛和諧而接受退讓,退讓後卻造成後期爭執、不悅且成仇的導火線。
這樣的情緒在華人社會非常普遍,這和我們的傳統文化中的孝、尊、順等理念息息相關。千百年來我們一直沿襲著這種觀念,卻從未思考過,我們的一生終究是活給自己的,為什麼要被這麼多這麼多無關的情緒所左右,我們究竟在顧忌什麼?徬徨什麼?
以愛之名的壓力與勒索
這就是本書帶給我最大的震撼,從作者一層一層的對情緒開展剖析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情緒,看清楚情緒勒索的面貌,走出四面楚歌的艱難抉擇,最終通過「提升自我價值感」、為情緒設立界限等方式,走出情緒勒索,找到人生的方向,將自己的生活、生命、夢想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塵世間奔走,總有一些愛和親人的想法是我們割捨不下的,但愛的初衷是活出自我,而不是道德綁架。讀完這本書,想通了很多壓在肩頭已久的重擔,頓時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