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分火紅的台劇《未來媽媽》在上週五正式劇終,不論是生不生小孩,最終大家都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幸福,著實為觀眾帶來些暖心的希望。
不過同時也讓人省思,當走在真實的人生道路上,面臨到相同的處境與為難時,我們究竟該怎麼選擇,才能夠也迎來 happy ending?跟著編輯一起來回顧《未來媽媽》所帶出的議題吧:
婚不婚?

在故事的開端,男主角柏謙勞師動眾、精心策劃了一場盛大的求婚,但女主角家妃卻在緊要關頭說了:「我還要再想一下」。(延伸閱讀:婚姻是一生中,最緊密的關係: 3 個巧妙的經營之道,譜出理想平衡的 ”Marriage Story“)
這個「再想一下」並不是代表不想結婚,而是認為沒有車、沒有房、工作都還沒進入軌道的情況下,不是結婚的最好時機,應該再多想一下,畢竟婚禮是一下子,可是結婚是一輩子。更何況結了婚後,就開始正式走入家庭生活,也要緊接著為生孩子做準備。
但是結了婚後,就一定要馬上生孩子嗎?不生孩子,難道就不結婚了嗎?透過另一位女主角郭沁的口中拋出了這個疑問,一語道破世俗的盲點。
生不生?

生不生是很多女性在婚後接連會遇到的難題。劇中立芳的婆婆告訴她,一定要趕快生個孩子,如果一個婚姻沒了孩子那還剩下什麼? (延伸閱讀:進入婚姻後才明白:「事情很難有完美的解套方法,唯有彼此不斷取捨才能界定家的樣貌」)
難道兩個人結婚,只是為了生孩子嗎?當然不是,那為什麼一旦結婚之後,就要一直被生不生孩子這個抉擇卡住了呢?好似生孩子是女人一輩子的使命一樣。
在完結篇播畢後,編劇劉中薇在個人粉絲專頁上寫下了這段話:「社會傳統規畫了一條理想航線,求學、就業、年齡到了就結婚、結了婚就生孩子,就像隱形的自動飛行系統,從台北出發,經過安格拉治跟芝加哥,就能在紐約完美落地。」如果不照著這條航線走會怎麼樣呢?編劇安排了王蕾(Elaine)這個角色,給了大家答案。
孕不孕?

在《未來媽媽》的劇情中,有很大一部份都在討論「不孕」的議題。根據研究顯示,台灣每七對夫妻,就有一對不孕,有許多不孕症的患者都在積極治療,希望總有一天能擁有自己的孩子。(延伸閱讀:相看兩相厭、離婚憑感覺?在婚姻裡,別忘了給彼此喘息的空間和相互的體諒)
關於不孕的療程還有做試管嬰兒的辛苦之處,透過劇中角色的演繹,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感觸。當孕育生命變成一件痛苦的事,甚至讓相愛的兩人因此失和,是否有點違背「愛的結晶」的本意呢?

在劇情的尾聲,編劇巧妙帶進了收養的建議,提供每對不孕夫妻另一個選擇。正如同劇中護理長所說的一樣:「如果你愛小孩,不會因為不是自己親生的就不愛他了,但相反的,如果你是不愛小孩的人,就算是自己親生的也會傷害他。」

雖然在看完《未來媽媽》後,覺得所有人都過得順利的大團圓劇情是有那麼一點不寫實,不過還是很喜歡家妃在最後領悟的道理:「不孕不是一種懲罰,你本來就是一個完整的你,你今天有小孩、沒小孩,都值得很幸福。」
主圖來源:《未來媽媽》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