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月專題
    • Going Green
    • Family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2022 專題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選單
  • 當月專題
    • Going Green
    • Family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2022 專題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寶寶一歲了,從副食品到成人飲食的過渡期該怎麼吃?

by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2018-06-05

一歲寶寶吃的食物還有分開煮嗎?還是跟大人吃一樣的東西呢?一天喝幾次奶?幾次正餐?寶寶滿一歲之後,發展變化開始變得快速,雖然多數媽媽都表示會跟著大人一起吃飯了,但第一次面對這個新階段的新手媽媽還是很惶恐啊!

如何安排一歲寶寶飲食的過渡期呢?

一、飲食變化

寶寶邁入一歲開始長牙後,咀嚼和消化能力漸漸增強,因此除了喝奶外,需要攝取多元食物補充成長所需的均衡營養,並可藉由咀嚼食物、使用餐具進食的過程,增進齒額及肌肉的發展。

所以食物的供給應由流質(湯汁)或半流質(糊狀),轉變成半固體(泥狀)或固體。
原則上一歲寶寶可以逐漸跟著大人吃相近的正餐內容,只是需要再剪碎一些。
記得要隨著牙齒的發展狀況,來調整食材的軟硬度比例!

tanaphong-toochinda-267381-unsplash
圖片來源:unsplash

而這個階段添加食品的目的除了讓寶貴熟悉新食物外,亦是學習新的食物型態。
寶寶對於不熟悉的食物可能會有排斥或恐懼感,需要經過 10-20 次的接觸,才會接納新食物。
因此新食物應以一次一種為原則,間隔一段時間再增加第二種食物;食物份量也應該由少量開始,再逐漸增加。(延伸閱讀:選對 0~2 歲小兒生活用品,讓妳少花冤枉錢—消耗品篇)

  • 每日可維持 2 杯的牛奶(母乳或是配方奶皆可),但要停止使用奶瓶餵食了
  • 食物以碎、軟、新鮮,忌煎炸、有刺激性,記得要開始增加富含纖維的食物攝取!
  • 脂肪對寶寶生長發育也是相當重要,所以在這個時期應合理攝入,而不是限制

二、飲食建議

寶寶一歲後正式打開味蕾的新世界,是建立日後飲食習慣和是否偏挑食最重要的時期。
因此餐點上除了菜色和顏色形狀改變來促進食慾之外,也要注意餐點的營養成分,是否符合寶寶目前發育階段所需要的每日營養攝取建議量。

  • 注意控制寶寶的進餐時間和進餐習慣,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如進餐時間以 20-30 min為限
  • 讓寶寶習慣用餐時間時坐在椅子上,和大人一起進餐

根據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署資料建議「1-3 歲幼兒一日飲食建議量」:

食物種類 份量 份量說明
活動量稍低 活動量適度
全穀根莖類
*未精緻
*其他類
 1.5碗
1碗
0.5碗
2碗
1碗
1碗
1碗為一般家用飯碗
=糙米飯1碗、雜糧飯1碗、米飯1碗
=熟麵條2碗、小米稀飯2碗、燕麥粥2碗
=米、大麥、小麥、舊麥、燕麥、麥粉、麥片80公克
=中型芋頭4/5 (220 公克)、小蕃薯2個 (220 公克)
=玉米2又1/3根 (340 公克)、馬鈴薯2個 (360 公克)
=全麥饅頭1又1/3個 (120 公克)、全麥吐司2片 (120 公克)
蛋魚蛋肉類  2份 3份 1份=黃豆 (20 公克)或毛豆 (50 公克)或黑豆 (25 公克)
=無糖豆漿1杯
=傳統豆腐3格 (80 公克)、嫩豆腐半盒 (140 公克)、小方豆干1又1/4片 (40 公克)
=魚 (35 公克)、蝦仁 (50 公克)
=牡蠣 (65 公克)、文蛤 (160 公克)、白海參 (100 公克)
=去皮雞胸肉 (30 公克)、鴨肉、豬小里肌肉、羊肉、 牛鰱 (35 公克)
=雞蛋1個
*乳品類   2杯 2杯 1杯=240毫升全脂
=鮮奶、保久奶、優酪乳1杯 (240 毫升)
=全脂奶粉4湯匙 (30 公克)
=乳酪(起司)2片 (45 公克)
=優格 210 公克
蔬菜類  2份 2份 1份=100公克
=生菜沙拉(不含醬料) 100 公克
=煮熟後相當於直徑15公分盤1碟、大半碗
=收縮率較高的蔬菜如莧菜、地瓜葉等,煮熟後約半碗
=收縮率較低的蔬菜如芥蘭菜、青花菜等,煮熟後約2/3碗
水果類   2份 2份 1份=切塊水果約半碗~1碗=等於100 公克
=香蕉(大)半根 70 公克
=榴槤 45 公克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4份  4份 1份=芥花油、沙拉油等各種烹調用油1茶匙 (5 公克)
=杏仁果、核桃仁 (7 公克)或開心果、南瓜子、葵花子、黑(白)芝麻、腰果 (10 公克)或各式花生仁 (13 公克) 或瓜子 (15 公克)
=沙拉醬2茶匙 (10 公克)、蛋黃醬1茶匙 (8 公克)
adorable-baby-bowl-302482
圖片來源:pexels

*2 歲以下兒童不宣飲用低脂或脫脂乳品
*活動量稍低:生活中常做輕度活動,如坐著畫畫、聽故事、看電視,一天約 1 小時不太激烈的動態活動,如走路、慢速騎腳踏車、玩翹翹版、盪鞦韆等。
*活動量適度:生活中常做中度活動,如遊戲、帶動唱、一天約 1 小時較激烈的活動,如跳舞、玩球,爬上爬下、跑來跑去的活動。

三、餐次安排

幫寶寶安排適當的用餐時間和份量後,也要在寶寶一歲後,開始建立正確的用餐習慣,讓寶寶可以分辨「吃飯」和「玩耍」的不同,在正確的用餐時間能夠乖乖坐在餐桌上用餐。(延伸閱讀:日本必買嬰幼兒產品,連寶寶都說好想要!)

berries-blueberries-bread-708488
圖片來源:pexels

餐與餐之間可以安排 1~2 次的點心時間,用來充饑與補充營養,注意點心不等於「零食」喔!而是「分量較少的正餐」,以不影響正餐食慾為原則。
時間安排與正餐至少相隔 2 小時為佳,媽媽可隨著寶寶發育狀況,適時調整一日內的點心次數和份量。

  • 為幼兒準備點心時,最好選擇天然、少糖的食材(如:新鮮水果、奶製品、榖類食品)。
  • 避免讓寶寶喝含糖、茶和有咖啡因的飲料。
  • 如選擇市售食品時應避免高脂、高糖及高鈉產品。

主圖來源:pexels

文:Bananny 小編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Bananny 托育小幫手

相關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Bananny 是一個專注多元托育服務的搜尋平台,從保母、托嬰中心、陪玩姊姊/哥哥到幼兒園,完整個人/機構資料與評價系統,線上即時諮詢洽談,讓忙碌媽咪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育兒支援服務。

相關文章

日本人也過中秋節?不吃月餅、不烤肉,專屬「賞月小偷」習俗超有趣!
樂生活

日本人也過中秋節?不吃月餅、不烤肉,專屬「賞月小偷」習俗超有趣!

...

by 風傳媒
2023-09-28
壓力竟是造成肥胖的主因?愛喝手搖飲、高熱量食物都是它惹的禍!
健康

壓力竟是造成肥胖的主因?愛喝手搖飲、高熱量食物都是它惹的禍!

...

by 媽媽寶寶
2023-09-27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

類別

  • 當月專題
    • 新住民在台灣
    • Be Yourself
    • 逢九
    • Family
    • Going Green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New Plan
    • 告別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書籍
    • 影評
  • 樂生活
    • 旅遊
    • 健康
    • 居家
    • 美食
    • 穿搭
    • 保養
  • 品觀點
    • 職場
    • 親子
    • 婚姻
    • 感情
  • 癒心靈
    • 勵志小品
    • 自我覺察
  • 閱專訪
    • 人物
  • 影音專區
  • WISE Talks

最新文章

日本人也過中秋節?不吃月餅、不烤肉,專屬「賞月小偷」習俗超有趣!
樂生活

日本人也過中秋節?不吃月餅、不烤肉,專屬「賞月小偷」習俗超有趣!

by 風傳媒
2023-09-28
帶來希望的故事:《三十九種拯救地球的方法》看見好事在發生,我們都能加入「改變」之中
Going Green

帶來希望的故事:《三十九種拯救地球的方法》看見好事在發生,我們都能加入「改變」之中

by ichiro Chen
2023-09-28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世界再大,她也只想在蛹裡寂靜地長眠。」
書籍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世界再大,她也只想在蛹裡寂靜地長眠。」

by Conan
2023-09-27
《八尺門的辯護人》:改編撼動一時社會事件,直戳敏感議題的高質感台劇
影評

《八尺門的辯護人》:改編撼動一時社會事件,直戳敏感議題的高質感台劇

by Albert Wang
2023-09-27
  • 關於女子學
  • 關於女子學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 2023 女子學

探索更多來自 女子學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繼續閱讀

  • 當月專題
    • Going Green
    • Family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2022 專題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Copyright © 2023 女子學

 

載入迴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