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工作,是許多人的夢想,在新加坡精品店工作 4 年的 Aki,在出發前就給自己設立了目標,也因為認真積極的工作態度,讓她才第一年就升上了店長。今天女子學邀請她來跟大家分享,這幾年在新加坡工作的觀察,以及給同樣擁有海外工作夢的人一些寶貴建議。
Q:Aki 是日文系畢業,當初怎麼會選擇到新加坡工作呢?
A:那時候單純想出國看看,所以沒有特別限定哪個國家,雖然大學時有考慮去日本唸書,教授也主動說要幫我寫推薦信給不錯的學校,反而是自己有點迷惘,所以猶豫了一段時間,決定還是先工作。畢業後去了美國打工度假一段時間,回來後發現對出國還是蠢蠢欲動,總覺得應該趁年輕到處闖闖。
所以我開始在求職網站上找國外的工作,透過 Skype 面試幾個工作後,就自己一個人前往新加坡了,從面試到出發不到兩週時間,家人也一直怕我遇到詐騙,現在想想當時好像真的太衝了!

Q:新加坡的生活消費高,當時的工作能夠負擔嗎?
A:新加坡的房租的確很高,租房型態也比較特別,很多是要跟房東一家人一起住,就像寄宿家庭。除非有找到一群朋友可以一起租整間,但房租就很貴。像在市中心的出租房型大多是雙人房,一般單人房月租都要新幣 800-1500(約台幣1萬 – 3萬)不等。
但我面試前有大概查了當地的消費支出,所以心中有一把尺,算過大概薪水要多少才可以負擔,所以如果真的想在新加坡工作存到錢,沒有新幣 2500(約台幣 55K)的薪資真的不要考慮。因為我的職務是精品店的銷售員,薪水是靠獎金抽成,每個月都不太一樣,但最低都至少有新幣2000多(約台幣 44K 左右),最多的時候一個月領5000新幣(約台幣 110K 左右)都有,所以我還是有存到錢(後來是因為去英國念書才花光了哈哈)。

Q:對於想到新加坡工作的人,妳認為要做好什麼心理準備?
A:我覺得不論做什麼工作、在哪個國家,一定要為自己設好目標,不要盲目的工作。如果想要好好存錢,就找一份薪資合理的工作認真做,即便過程中遇到什麼挫折,看在錢的份上都要咬牙堅持下去,存到目標金額就不要留戀。

我一開始工作就告訴自己,做 5年我就要回台灣,雖然第一年就遇到很多問題,但是我告訴自己,每年工作上都要有所改變,可能是職位或是工作內容,至少也能讓工作內容有趣一點。所以我願意主動去嘗試其他份內以外的事,或是跟在主管後面看有什麼可以幫忙,我就發現自己對櫥窗擺設很有興趣,主管也樂意教,因為他可以輕鬆點,我也學到不少。

而且跟主管打好關係的好處,就是可以先知道公司的一些計畫,像後來集團因為擴點,下面其他品牌需要人手,我就旁敲側擊詢問店經理,結果不只調我過去,還升成了代理店長,那時候才到新加坡一年而已,所以有這樣的機會連我自己都嚇了一跳。
Q:在新加坡工作幾年下來,和當地人相處有什麼眉角?
A: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除了新加坡當地的華人、馬來人、印度人之外,還有很多不同種族的居民,所以不論是人際相處還是文化交流,都要以「開放的態度」來看待。
另外因為受英語教育的關係,新加坡的華人對自己很有自信,可能有些人會比較驕傲,但就不用特別在意;再來當地職場階級分明,服務業算是比低階的工作,所以新加坡華人不會做服務業,幾乎九成以上都是外來移民。

Q:台灣人在新加坡工作越來越多,妳有觀察到什麼現象?
A:我剛到新加坡的時候,來工作的台灣人還不算多,這幾年突然人數暴增,但流動率很高。發現有些人到海外工作容易有「眼高手低」的心態,甚至讓公司對台灣人開始有刻板印象。我自己歸納出,可能是這幾種背景:
- 家裡經濟狀況不差,只想出國開拓視野
- 留學歸國後無法接受台灣低薪,或是無法適應台灣企業文化
- 把工作當成打工度假,不夠認真積極
- 學校派去實習
- 其他(親友在海外之類)
其中被詬病的可能是前三種類型最多,因為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或是工作目標不夠堅定,才會因為不夠積極得態度,讓一些公司企業有負面印象。所以想出國工作,真的要先確定好自己的方向,才不會做得不開心,還讓其他人也跟著背黑鍋。不然其實台灣演藝圈做了很好的外交,新加坡人對台灣人也蠻有好感,很喜歡聽我們的台語(笑)。
Q:決定回來台灣就業,而不繼續留在當地工作的原因是什麼呢?
A:因為我對自己的目標滿明確,就是每年都要在工作上「有所轉變」,但公司已經擺明不會有變動,那我也覺得不用再留戀。

其實我待在同一間公司 4 年,為的不是薪水,而是更多機會。有一位長輩曾經跟我說,「在戲棚下待久了就會是妳的。」所以比起一直騎驢找馬換更高薪的工作,我寧願在原來的地方找機會向上爬,可是一旦沒有改變的機會,還是要勇敢「踏出舒適圈」,永遠不要習慣舒適就選擇安逸,不然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