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朋友數少就是邊緣人?30 歲後社交「質量」才是中年快樂的指標!

在生命的洪流裡,朋友是個不可或缺的元素,但組成分子卻一再地變動,有時不免感嘆小時候的死黨現在已無話可說;或者曾經的手帕交變得陌生,總免不了感嘆與感到莫名的失落。不過,你知道嗎?當你邁入 30 歲以後,朋友的數量減少其實不是件壞事!

FB friends
隨著時光流逝,朋友來來去去也不需要太過失落,因為當你邁入 30 歲以後,朋友數其實沒那麼重要!(圖/Antoine Gady@Flickr)

紐約市立大學(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UNY)研究員卡邁克爾(Cheryl L. Carmichael )在期刊《Psychology and Aging》發表一項研究:中年以後是否快樂可以透過兩項指標預測:一為你在 20 多歲時期交朋友的數量、二則是你在 30 多歲時期交朋友的質量

FB friends2.jpg
中年以後是否快樂可以透過兩項指標預測:一為你在 20 多歲時期交朋友的數量、二則是你在 30 多歲時期交朋友的質量。(圖/Paulo Otavio Diniz Rodrigues@Flickr)

用常態的人生規劃去看,很多人在 30 多歲時結婚、生子以及衝刺事業,自然會減少與朋友的互動機會。卡邁克爾進一步說明,當我們進入成年的早期(20 多歲)時,因為還在思考自己是誰,需要各式各樣的朋友圈刺激我們,彼此交流與摸索性格,而至 30 多歲時,已漸漸塑造自己想成為的模樣,不再需要依靠這麼多朋友給我們想法。也就是說:「當你發現自己的朋友圈不若大學時期那麼多時,別緊張,這是很正常且自然的現象。

FB friends3
當邁入30歲以後,朋友的質量會影響我們的幸福感。(圖/紫流@Flickr)

研究數據顯示,在 20 多歲時擁有較多互動數的人預測出在 50 歲時會比較幸福;但在 30 多歲時,朋友數並沒有呈現相關性,反而是社交的質量比較重要。研究員利用一份資料,分別是在 1970 與 1980 時期讓 200 位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的學生,每天記錄社交互動的狀態長達兩個星期,在受測者 20 多歲以及 30 多歲時寫下每天與多少人互動,並為互動評分親密度與愉快程度。而在 2007、2008 年時,再次聯絡這群近 50 歲的受測者中,有超過 100 位受測者繼續接受一系列心理健康的測驗,包含寂寞程度、低落以及整體的幸福感。

FB friends4
當你發現自己的朋友圈不若大學時期那麼多時,別緊張,這是很正常且自然的現象。(圖/Luftphilia @Flickr)

比起數量,有質感的交友互動才是必要的,比起臉書朋友數量、追蹤人數,你需要幫忙時,有多少人願意伸出援手,才是需要留心與在意的。

主圖來源:pexels@Photo by Kaboompics 

文:郭姿辰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風傳媒(原標題:你還在意臉書朋友數嗎?30歲以後,朋友減少不是件壞事!)

延伸閱讀:職場甘苦誰人知!上班族常見的 12 道陰影,妳出現幾道?

延伸閱讀:好友不能共同創業?她們證明只要互補就像甜點和咖啡一樣絕配!

風傳媒

《風傳媒》以宏觀的視野,掌握台灣、國際、兩岸、地方的政經脈動及生活態度,用真實與進步的價值觀,持續耕耘原生新聞、深度報導及多元觀點,為全球華人提供最優質的內容,帶來對生活的美好實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