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資歷將近 12 年的她,接觸品酒,原本只是為了在職場上力爭上游,沒想到從此轉變了她的人生,不但毅然決然辭去了華爾街的高薪工作,決定進入專業品酒的領域,還努力考取多項證照,成為國際間知名的品酒師。今天就請專業美麗的品酒師 Jessica,和我們分享她的品酒之路!
Q:Jessica過去在華爾街工作,是在什麼契機下開始接觸品酒呢?
A:在華爾街工作時,我剛入行 3 個月,老闆就升我當了經理,開始有自己的新部門。當時我野心很大,看到上司一直換人,也希望有天自己可以坐進那個位子。公司的老闆是位猶太人,底下員工大概 200 多人,但女生不到 5 個,而我是其中兩位亞洲人之一,公司元老級的員工說,在華爾街白人男性仍是主流,從來沒有女性或亞洲人升上那個職位,所以我想證明自己「不只是一個亞洲女孩 」。
那時候發現上司們會在週四晚上去品酒,有一次老闆邀請我去,但因為沒酒量,才幾口我就醉了。所以決定開始學習品酒,希望他們把我也當成是葡萄酒愛好者看待。好笑的是,當公司後來答應給我長遠的未來時,我就辭職了,因為我愛上了葡萄酒,就跑去康乃爾大學念旅館管理學院研究所了!

Q:在康乃爾大學研究所的品酒課中,妳有哪些收穫呢?
A:因為康乃爾大學是美國第一名的餐旅學府,也是產出美國餐旅未來領袖的地方,所以校方和政府有簽約,打破了美國 21 歲才能飲酒的規定,應該是全美唯一大一就能公然合法品酒的學校吧!
學校的品酒課很特別,開放給所有大學碩博士生,而且任何學院都可以來,所以將近有上千人聚集在大禮堂上課,場面非常壯觀。除了每堂課都要品三款酒,因為學校走「理論派」,非常強調紮實的知識基礎,所以包括葡萄酒的歷史、世界各產區的釀造差異等等都要研習。

但葡萄酒世界真的太廣大了,儘管修了三堂課我仍然覺得不足夠,所以後來開始考證照,4 年就考了 3 張。我也是台灣第一位取得英國葡萄酒與烈酒教育基金會文憑(WSET Level 4 Diploma)的葡萄酒與烈酒品酒師,因為台灣當時沒有引進這個證照,我是 2008 年在溫哥華考到的,那年加拿大只有 3 人,而我是唯一的華人。
Q:要當一個專業的品酒師,除了專業的證照之外,必須有哪些條件呢?
A:要看當品酒師的目標是什麼,是純粹當評審、評論家,還是當講師,各有不同的條件。如果當講師,教學經驗很重要,像我在高雄餐旅大學教書後,才發現「懂」跟「教」是兩回事,很多人懂,但講得沒有系統;或是害怕後浪推前浪所以有所保留。

另外嗅覺和味覺當然要很好,這是可以訓練的,但因為氣候的關係,很多亞洲人鼻子容易過敏,這就比較困難,所以在季節變換時要好好保養鼻子。
再來是品酒師需要通曉全世界各個產區的細節,所以「記憶力」和學習求知的慾望要很強;而酒標都是用當地語言標示,因此語言能力絕對不能忽視。我當初考證照時,就是因為歐洲語系都不會只好死記,很羨慕歐洲人一次會很多種語言(笑)。

Q:身為亞洲女性品酒師,Jessica 在海外時有遇到什麼困擾嗎?
A:女性品酒師在國外有時的確有差別待遇,像我曾經去歐洲一個比較小的酒莊,當時和幾位男性友人一同參訪,雖然他們都是門外漢,但釀酒師都只對著他們說話。後來我那些美國朋友們也說,性別平等在那邊保守的思維中仍然還是一項挑戰。

Q:品酒十多年來,讓妳覺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麼?
A:就是有機會啟發大家,或讓很多人愛上葡萄酒,甚至是踏入專業的盲品競賽或品酒師的道路。我覺得自己比較像是「傳教士」,把葡萄酒的世界傳出去,其實就算不用學會專業的品評,懂一點葡萄酒的品味知識,也會讓生活有趣很多啊!

Q:如果要讓初學者學品酒,有哪些簡單的步驟呢?
A:葡萄酒最簡單的品評過程,是「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但最簡單的來說,品任何款式的酒都一樣,就是看「餘味」或「尾韻」(length);也就是說,當你在嘴裡品嚐、咀嚼了酒液吐出來(如果想吞就吞下去吧)後,酒液裡的香氣停留在舌頭上的時間越長,就是品質越好。

這種餘味不是指釀不好的刺激酒精味、也不是粗糙不平衡的單寧味、更不是太早採收突出的酸度,純粹是酒液裡香氣的停留。所以專業的品評時,我們都要把酒吐出來,才能公平的品嚐每一支酒,不然如果一次品嘗好幾支酒時,味蕾會把每一支的味道帶到下一支,造成不公平的品評。
Q:近幾年台灣品酒文化似乎逐漸盛行,Jessica 的觀察?
A:其實在我 2010 年剛回來時要推廣還是比較困難,而且也只有葡萄酒界聽過我的證照。那時舉辦品酒教學講座,很多人問:怎麼沒有東西可以搭配邊吃邊喝?但既然是學「專業品酒」,跟一般人「吃飯喝酒」就是不同,當時這個堅持被很多人質疑。不過很開心這幾年品酒的觀念進步很多,我也了解葡萄酒是餐桌上的好伴侶,所以學習入境隨俗,不會再像當初準備吐酒盂在餐酒會講座上給大家了(笑),我還是會規定大家跟我一起品酒,但討論學習完後就可以開心吃喝囉!

照片來源:taste for life粉絲團
警語:未成年請勿飲酒!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延伸閱讀:18 天就賣了上千款精釀啤酒 超受歡迎啤酒屋的背後操盤手是她!
延伸閱讀:創辦串聯8國的亞洲手創展,她用10年讓「好創意變成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