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有沒有發現,人到了某個年紀,獨自旅行就成了奢侈品,更別說是有了家庭之後,我們像只能在原地打轉的陀螺,拚命旋轉,深怕停下來就會失去緊握在手中的一切。或許妳心中一直有個夢想,想要用自己的雙腳踏遍世界的每個角落,和妳分享五本關於「出走」的書籍,在文字中,一起追尋旅行的意義。(延伸閱讀:喚醒遺忘的自己!獨立旅行正盛行,勇敢踏出你的舒適圈吧!)
1.《出走,去沒有你的地方》
「旅行給我們的不只是風景或是療癒,旅行,也許是面魔鏡,有時講真話,有時給你美麗的幻影。」

2.《
每一天,都是出走的練習》

美國最受歡迎的心理勵志作家梅樂.蒂碧緹(Melody Beattie)另一暢銷作品。她走訪了美國境內充滿療癒力的靈性之地,有充滿神祕感與療癒力的聖多納,還有西北地帶令人目眩神迷的森林。書中將章節分為一至十二月,妳可以按著每一天的日期,循序漸進地讀下去,或者隨意翻閱,針對自己的需要來默想沉思,藉由閱讀,得到力量、療癒與平安。
3.《出發!到世界討生活》
「這 361 天的迷航,像是人生的一個過渡、一個讓失速生活踩下剎車的逗號、或試著為渾沌生活尋找的情緒出口,在一次次迷路中,為自己的心找到出路。」

暫時離開四年的記者崗位,曹馥年送給自己一個 Gap Year ,在世界各地體驗人生,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她曾走過 0 度的夏天,30 多度的聖誕節;睡過上千美金的豪華客輪,也曾露宿街頭;她曾因丟失家紅了眼眶,也為遇見熱心協助的人們而欣喜。曹馥年說這一年像是在世界討生活,但她享受每一刻的高低起伏,因為這真的是一生難得的機會。勇敢為生活畫下逗號吧,妳能寫出更動人的篇章。
4.《一生一次的長假》
「地球是圓的,而看似終點的地方也可能是起點。」

亞曼達、珍與荷莉,三個在紐約打拚的都會女子,正面臨人生的十字路口。快要三十歲的她們,被現實壓迫到難以喘息,決定在人生定調之前,拋下工作、親友和熟悉的一切,踏上為期一年的環球旅程。她們自稱「迷惘女孩」,在十多個國家間盡情探險,「即使拿全世界交換,我們也不會把這一年所得到的東西交出來!」或許妳也能從這三位女孩的身上,讀到一部分的自己。(延伸閱讀:在家也能環遊世界! 看完好想馬上訂機票的 5 部旅遊電影)
5.《你走慢了我的時間》
「旅行原來不是出口,而是一扇窗,打開後的萬千風景,能被收進口袋,變成一種熬過平凡生活的力量。」

曾經以「一份甜點換一個故事」的九零後女孩張西,這次用一封情書換一張沙發,展開一場 1000公里的出走, 30 個夜晚,打開 30 扇門,和 30 個小房東相遇,把彼此的時間走慢了。「每個傷痕累累的人身上,應該都有著別人的答案,也許這就是我們相遇的原因。」 30 天的環島小旅行,讓這位年輕的都市女孩看見不同角落的生活樣貌,在短暫的交會中遇見一個又一個發光的靈魂。
陀螺轉久了也會累,日子過久了也會疲乏,為自己的人生畫下「逗號」,何嘗不是獲得新生的機會?拋下一切束縛,不需要規畫行程,只要帶上一顆勇敢無懼的心,跨出去,讓世界告訴你答案吧!
(主圖來源:picjum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