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常菜,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味覺記憶,如同電影《總舖師》提到「就算是番茄炒蛋,每個媽媽做出來的味道都不一樣。」為了留住記憶中所愛的媽媽味道,賴曉軒選擇用家常菜創業,獨自撐起經營「我媽・菜」網路家常菜宅配料理,今天讓曉軒和大家分享屬於愛的味道。
Q:曉軒為什麼想創立「我媽・菜」網路家常菜宅配料理?
A:其實原本我不擅於料理,因為我有一個手藝很好的媽媽,所以我只負責吃就好了(笑),我媽很會料理,她在台中經營 10 年的傳統便當店,而我從北上念書到工作,十多年來都是媽媽的菜陪我度過孤單的日子,媽媽拿手的肉燥讓我即使離家也能一解鄉愁。
這幾年回家時,發現媽媽老了好多,我開始想著媽媽年紀大了,我不想讓這個熟悉的媽媽味消失,所以決定離開原本從事 8 年科技公司,回家跟媽媽從頭學做菜,我想以網路宅配的方式讓更多離家打拼的人都能嚐到家常菜,也跟媽媽經營的傳統便當店有所區隔。
關於網路宅配料理,我是有所堅持的,也是受到媽媽的影響吧!我們都是以自己要吃的品質來做所有的食材採買、處理及烹調,用「做給家人吃」的態度投入更多時間及人力來處理食材。

而且有別於一般宅配料理,「我媽・菜」有兩種料理服務可供網路訂購,一種是全省宅配的冷凍「家常菜真空包」,另一種是在地「宅配晚餐」這兩種項目,「家常菜真空包」的方式大家比較熟悉,而「宅配晚餐」比較特別,類似訂月子餐的概念。
但我們是家常菜,我會一次開一周菜單公布在 FB 上,客人可以挑選需要的日期或喜歡的菜色提前一天做訂購,而我們就是現煮好即配送,因為是晚餐,有指定區域與路線沿路配送到府,所以沒有時段選擇。宅配晚餐是以四菜一湯,就像在家吃飯一樣,而且每天的菜色都不同喔!讓更多家庭或外食族能好好吃到媽媽的味道。

Q:創業過程遇到最大的困境是什麼?妳怎麼克服?
A:發展網路宅配料理是我的決定,所以我是獨自經營,從採買、洗、切、煮、甚至是送餐都自己包辦,而且跟媽媽的便當店是分開經營,菜色完全不同,所以體力上並不輕鬆,而最艱困的時候是創業初期。
一開始我想的太美好,覺得這麼好吃又方便的方式怎麼會賣不好!但是當友情單結束後,考驗才真正到來,因為初期沒有知名度,也不懂如何行銷,那時大概持續三個多月都沒什麼客人訂購,讓我陷入非常恐慌的狀態,有時候情緒低落到晚上會躲起來偷哭,又不敢讓我媽發現,畢竟是自己決定投入的,我也不想讓媽媽擔心。
後來想想,可能是因為消費者網購的習慣,畢竟家常菜這個品項不像甜點零食類,讓人容易想嚐鮮,尤其我們的客群主要都以30歲以上人居多。所以我想換個方式去接觸可能的消費族群,我就跑去周末市集擺攤多做推廣,準備熟食讓人現場購買食用,嘗過我們的家常菜味道後,漸漸有網路訂單,回購率也增加很多。

Q:辛苦創業讓妳印象最深刻的事?
A:創業讓我印象最深的有 2 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和媽媽一起的廚房料理時光。其實創業前我不會做菜,在決定創業後,才開始跟媽媽學做菜,為了要把媽媽料理的味道做出來,花了一整年的時間特訓,一邊跟媽媽學手藝,一邊訓練自己的味覺記憶。這一年雖然很辛苦,但我和媽媽之間的感情更好,能得到媽媽的真傳,把媽媽的家常菜味道保留下來,和她一起在廚房料理的時光是我一輩子都會珍惜的記憶。
第二件事,就是聽到客人說「很好吃」。有一次我們在市集會賣熟食「打拋豬飯」,有一位明明就很怕吃辣的國小弟弟,就是要吃我們的「打拋豬飯」還一直跟媽媽說「很好吃耶!但好辣~我要買飲料繼續吃!」當時除了覺得他很可愛以外,認真覺得小孩是誠實的不會騙人!(笑) 每次當客人跟我們說「很好吃」的時候都是給我很大個鼓勵,也讓我不會忘記自己的初衷。

Q:情緒最低落的時候,妳怎麼鼓勵自己?
A:我會看很多的書,讓自己每天心情歸零重新開始,告訴自己「人家可以,我絕對也可以,只要不認輸永遠都有機會!」雖然聽起來很老套,但真的得時時刻刻這樣告訴自己,才不致於被心魔打倒。
Q:哪一本書對當時的妳影響最大?
A:謝哲青《走在夢想的路上》這本書給我很大的鼓勵,我從以前就很喜歡看他講很多有關歷史的事,看完書後,才知道他也曾有很慘的過去,但後來的他卻活得這麼精采。所以我相信每個可以在自己領域成功的人,必定都面對他自己必須克服的功課。
Q:妳做過最勇敢的一件事是什麼?對未來有什麼期許?
A:回家創業是我做過最勇敢的一件事,雖然對未來有太多事要努力,但有句話我常拿來鼓勵自己「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我希望能藉由媽媽的家常菜味道帶給更多人關於家的溫暖。
雖然照我的要求與我的規模,我們可能不會是賺大錢的店,但「我媽・菜」永遠會是有媽媽味道的店,就像傅培梅老師一樣幫大家把味道留住了。我也期許自己能夠好好留住媽媽的味道,讓更多人能隨時嚐到媽媽的家常菜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