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三歲就開始努力練琴,一心夢想成為鋼琴家的女孩,卻在申請國外音樂學院研究所前夕,遭逢右手開刀的打擊,面對可能就此止步的夢想,她如何堅持過來成為音樂老師並創辦音樂工作室?讓 蔡侑恬音樂工作室 創辦人恬恬老師和妳分享她精彩的生命樂章。
Q:恬恬老師在實現音樂夢想的路上,最難忘的是哪件事?
A:人生中最難忘的事發生在大學就讀音樂系時,因經年累月長時間過度練琴又缺乏保養,導致右手嚴重受傷必須開刀治療,手術後打了一個多月的石膏,那時我還努力練習用左手彈奏所有期末考的曲子,還沒意識到右手卻因此失去彈琴最重要的靈活度。
在拆除石膏後本以為經過復健就能重新彈琴,卻發現無法正常施力、肌耐力也失去七成左右,當時根本無法彈完一首大曲子,那時的我就像被判了無期徒刑,覺得音樂夢似乎就此破碎!出國計劃也被迫取消,那段時間是我人生最低潮的時候,雖一時無法接受自己不能像之前那樣彈琴,但我還是不想放棄音樂。

Q:聽了覺得難過。恬恬老師當時如何走出低潮?
A:那時一方面身體每天承受辛苦復健,另方面心理也仰賴家人和信仰的支持,但我從沒想過放棄音樂,即使是在最彷徨無助的時候。我想若不能彈鋼琴,還可以用什麼方式作音樂,意外開啟另一個音樂視野。
當時因右手的復原狀況有限,導致鋼琴被迫暫時放下,我決定改用管風琴當主修考進國內神學院音樂碩士班,還學聲樂、指揮,同時堅持了大半年的努力復健,終於把手訓練到可以雙主修鋼琴。
這一路走來奶奶對我影響很多,我很感謝奶奶養成我的正面能量,讓我可以全力以赴面對人生挑戰,正視這段寶貴的低潮,驅使自己勇敢前進,除了學習樂器,還去學唱歌、學編曲、作曲,透過不斷充實而創造更多可能性,讓自己更有自信面對我所熱愛的音樂。
Q:這個經歷對後來的音樂教學有什麼影響?
A:我很感恩有這段經歷,因爲現在練琴時間無法像以前一樣,我開發出「意像式練琴法」和「拼圖式練琴法」,不僅僅幫助自己,後來也在教學上更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並透過有效率的教學技巧,讓學生能在接觸音樂時享受學習樂趣。

Q:什麼樣的契機讓妳決定成立「蔡侑恬音樂工作室」?
A:我畢業後投入音樂教學與音樂製作多年,也經歷許多演奏機會,透過音樂我接觸過很多人,我一直希望能為喜愛音樂的朋友們打造個可以喘息的平台,幫助更多人尋找自己的「樂伴」,讓音樂如同心臟脈動,伴隨人生每個時刻,讓忙碌的人能有一個可以藉由音樂與自己彈(談)心、抒發情緒的地方,為此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
我覺得愛音樂無國界,學音樂更不分年齡,跟我學音樂的學生有小朋友也有成年人,當他們從零開始到學會一首歌,透過音樂重捨臉上的笑容,讓我非常滿足也很有成就感,我很享受透過音樂和大家交流的機會,而且我的上課方式很多元,會在教室上課,也會搭配直播教學方式與學生互動,想讓更多人能喜愛音樂、保有學習音樂的熱忱。
Q:恬恬老師成立音樂工作室,過程中遇到哪些挫折或困難?妳如何克服呢?
A:成立工作室遇到比較困難的為兩個部分:
第一是資金,我想多數經歷創業的人,都會認同資金問題所帶來的沈重壓力。在創業路上,很感謝團隊夥伴的共同努力,學生們的肯定,還有我的家人和信仰的支持,才能讓工作室維持營運,順利度過每個關卡。
第二是時間,我覺得想做的事太多,雖然事有分輕重緩急,但感覺時間真的很不夠用,工作超過 15 個小時已是家常便飯,每天睡眠時間不到 5 小時,其實時間管理是一輩子都要學習的事,想兼顧工作與健康,就要要求自己做到該休息就休息,這樣路才能走得更長遠。

Q:恬恬老師未來有什麼計畫?
A:我正努力提倡成人音樂教育系統,讓音樂教育不再專門以兒童為主,透過更完整的內在與外在的學習方法,結合心理、生理、物理等生活事物,將音樂理論、音樂技巧、音樂表達具體化,針對不同性格或不同學習方式的人,設計專屬教材。這也是未來 20 年我想要越做越好的方向。
音樂本身具有多重角色,可以撫慰人心,也可以振奮精神,我希望幫助每位進來工作室的人,找到自己的「樂伴」,透過音樂感受獲得重生的力量,用音樂爲自己做些什麼,讓自己的人生留下更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