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流行過一句話:「堅持一件事,只要一個理由就夠;放棄一件事,卻需要千百個理由才能下決定。」說放棄就放棄其實並不容易,若曾付出時間與心力,更是難上加難,因為不甘願在毫無收穫的情況下就此收杆。但為何放棄需要千百個理由,堅持只需要一個呢?或許那是因為,不知道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
不清楚眼下的目標

真要說起來,放棄的理由根本不只一種,任何芝麻綠豆大的事都行。其中,最讓人進退維谷的無非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所以想說放棄算了。」確實,不著邊際的未知感總是令人心慌,比起茫然地蹉跎下去,放棄可能是更好的選項。
然而,為放棄而放棄真的好嗎?在不清楚眼下目標的情況下,這可能只會讓你從一個坑跳進另一個坑。若真想放棄,就請在放棄的理由中,找出可能讓生活更好的方式。 〈延伸閱讀:任何目標都應該要有「Deadline」!各種拖延、藉口,只會讓夢想越來越遠!〉
放棄後,還是可能跌入死胡同

說放棄就放棄是種自由嗎?絕對是。然而身處資本主義社會,追求自由需要本錢,這種本錢是經驗或資金、技能或嚮往,是各種能讓你「離開現況且改善現況」的條件,有了這些條件,才能夠說放就放。否則,思慮不周的放棄,很多時候只是為下一個放棄埋伏筆罷了。
「跟著感覺走」平時看似浪漫,但在尋找工作目標時,感性並不夠用,還要加上理性判斷,才能確保自己把飯碗捧得穩,捧得開心。〈延伸閱讀:肯定自己從來都不容易,他 29 歲脫離上班族:「能一直陪你走下去的,永遠是那不願放棄的自己」〉
多嘗試多閱讀,找出新的方向

因此,為了日後能夠心無旁鶩地放棄,就必須先瞻前顧後地堅持。舉例而言,就職前多閱讀相關領域的書籍,並實際參加講座,以免想像與實業產生落差;又或者直接進修相關技能,實戰演練。
另外,若對目前工作心生倦怠,也可先列出現況的「Pros and cons」,理性分析後再決定下一步如何進行。若在比較後仍覺得放棄為上,那就先理好離職後的目標、理想的生活、可接受的工作環境與待精進的技能,避免「放棄了,然後呢?」的不幸出現。帶著充分的理由做決定,停止意氣用事地放棄,才不會造成日後後悔。〈延伸閱讀::【各行各樣的她】企業行銷顧問 Debby:閱讀、旅行、健身,每個月做一件從來沒做過的事來靈活自己〉
因此,若還找不到放棄的理由,那就再堅持一下吧。或許那一下堅持,會使你從迷霧中撥雲見日。
主圖來源:《現在正在分手中》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